施向南老老实实地说道:“想到了,只是胆子不大,不敢尽想美事儿,也想过有可能不成。”
“有忧患意识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好事。”
曲劲松露出认同的表情。
“不过,年轻人嘛,还是要多些一往无前的冲劲儿的!不要顾虑这个顾虑那个,顾虑太多,就容易束手束脚的。”
施向南点点头:“谢谢您的教诲。”
曲劲松摆摆手说:“就是随便聊聊天,称不上什么教诲不教诲的,你也别太紧张了。咱们这就是随便说说闲话,中午跟那两位农场说得上话的人一起吃饭,你再这个态度也不迟。”
施向南点点头。
“我听李瑞说,你奶奶跟她妈是亲姐妹?”
“是。小时候我们家里穷得吃不上饭,买不起棉花做衣裳,都是姑姑家帮的忙。我奶奶从小就教我们,不能忘了姨奶奶家的恩情。”
曲劲松微微摇头:“亲人之间,没有能力就算了,有能力搭把手,哪用得上‘恩情’这样重的字眼?你奶奶也太外道了些。”
施向南认真地说道:“曲爷爷,话不能这么说,施恩不望报是一回事,受人恩惠的人也不记在心上,那成什么人什么啦?我们那时候家里穷还不上,也没有不自量力地想还啊,这不是等到现在了嘛,能还得上了,自然要尽力还上一些。说起来,我开了厂子,我奶奶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她能在她的姐姐姐夫面前直起腰杆了、能还得上这么多年欠下的情了。”
“那你奶奶可真是个实在人。”
这话施向南认同。
唐青娥不光是实在,还很有几分执拗。
以前还不上亲姐姐的情,她都不怎么敢跟亲姐姐家走动的。
谁劝都没用。
正是这样的唐青娥,才一手带大了六个娃,养成了他们这样的性子。
她没有上过学,能做到这样、把生的娃都教育得这么好,施向南是打心底里觉得敬佩的。
说话间就要中午了。
施向南在曲劲松的示意下,扶住了他的胳膊,两人在各自的秘书陪同下,上车到了提前订好的饭店里,见到了那两位过来负责商谈合作的负责人。
两个都是看着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
衣着发型都差不多,连微霜的两鬓都有八分相似。
要不是两个人的脸型不一样,一个是长脸一个是方脸,施向南差点就以为这是双胞胎了。
见到施向南后,两人的态度也表现得很积极。
按理说农场是官方的,这两个大小也是国家干部。
但是全程一点架子都没有,表现得随和极了。
似乎是提前查过资料,看见施向南是个跟他们生的娃娃差不多大的年轻女娃,也没有露出任何意外的表情。
跟她谈笑风生的。
人家是国家干部都这么随和了,施向南当然也不可能摆什么谱。
她只会更好说话。
脸上全程带笑。
双方都有很大意向,没有任何人作妖,更不存在什么人从中作梗,所以这一次的合作也谈得很顺利。
基本一顿饭下来就谈得差不多,可以开始拟定合同了。
施向南和两位农场负责人都对这个进度很满意。
事情谈得顺利,双方的心情都很好。
吃完饭,两位负责人就一起邀请施向南去农场看看。
施向南从善如流地答应了。
第236章
老实说,施向南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但她真的没有种过地。
可是坐车去了九河市的一大一小两个农场里,尤其是大的那个。
农场已经开了二三十年。
经过很多次的整治。
再加上原本农场选址就在相对平坦的地方。
在九河市要找这样的地方可太简单了。
这个大农场属于官方的,在动荡的岁月里慢慢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