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1 / 2)

全国各地的人都在到处旅游、看山看水看历史文明景观,也在寻找各种各样的美食。

大西北的羊肉品质很多吃货都知道。

但因为还不清楚陈秘书的老板为啥失败了,施向南暂时不打算干这个。

而且她现在资金不足,小成本的各种瓜子花生收购价格不高,哪怕亏损一点也不怕什么。

但是肉就不一样了。

不管在什么时候,肉的价格都很贵,现在的猪肉价格是两块五一斤,牛羊肉肯定更贵。

投资太大,万一出点什么问题,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摆着呢!

施向南从没有打算步子迈得这么大。

她是要稳扎稳打的。

搞搞瓜子就挺好。

这次家里把自家今年收上来的花生、还有南瓜子都拿来了。

他们这儿不怎么吃南瓜,家里南瓜子不多,因此还在村里收了一些。

据说隔壁二婶高兴得连连问自家是不是也要多种些南瓜了。

反正葵花籽施家洼是家家户户都能种多少种多少了。

附近几个村子,包括韩家沟在内也都在可着劲儿地种葵花籽,就等着明年施向南三毛钱一斤收哪!

“三叔家种南瓜喂猪,种的多些,家里有五十多斤,其他人家都只有十来斤,有些就两三斤。这两百斤南瓜子我们把全村都找遍了,除了留的种,基本全都买来了。”

施向南“嗯”了一声:“现在先试试,要是煮出来好味道,就给村里传信儿多种,明年有多少咱们收多少。”

“行。那花生也是这样?花生村子里倒是不少。”

主要是他们这儿有猫冬的习惯。

下雪后农闲了,大家闲在家里总得找点事情做。

干吃瓜子总有吃烦的时候,有拿花生换换花样的、也有就爱吃花生的……总之施家洼每家人每年都要种上两三亩的花生。

施向南要的话,有钱拿村里人肯定谁也不会顾着嘴了,那肯定是要全拿出来卖掉!

倒是比南瓜子好收很多。

这时全被送到煮面炉这边来了。

为了让施向西进行调试,施向南叫人挪出了一个煮面炉单独放着。

免得打扰了其他人那边的工作进度。

毕竟他需要多久可以试好,谁也说不准。

施向西听说妹子买了一个食品厂后就一直很激动,想看看食品厂啥样、里头都有些什么机器。

一来就先到处看过了,但也没有真正上手。

这时候摸到干净得能反光的煮面炉,一下就忍不住又激动起来。

“这就是咱们厂里用来煮瓜子的大桶子啊!”

他围着转了一圈,欢喜地不得了:“这么深、这么干净,还有水龙头和排水阀,可真省事儿!没见过我可想不出来还有这么方便的东西。”

施向南催促他:“二哥你别研究这个桶了,赶紧干活。”

“行行行!我这就开始。”

他先按照施向华教的开了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啦啦地往桶里流。

施向西又把煤气也打开。

他扭头去拿放在一旁的香料和南瓜子。

这也是施向南的意思,南瓜子和葵花籽的差别比花生要小得多。

在施向南兄妹看来,它肯定能比花生更早试出最好的味道来。

而且这东西不太好收,真要做这门生意就要早早调出味道,确定下来之后赶紧安排人去十里八乡收货。

不然生南瓜子都没多少,怎么好说自己研发出了新产品、拿出去卖?

花生倒是不怕。

施向西这回从家里带来的就足有五百斤。

只要调试出了好味道,立刻跟家里传信先把施家洼的村民家的花生都收走送到县里来。

再叫家里放出风声,跟现在收葵花籽一样。

定好了收购价格往外一说,想卖的自然就挑着花生上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