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言记得每年杀猪,都是一件大喜事,连原身这种胆子小,性子闷的,都在外围凑过一次热闹,每次过年,都眼巴巴盼着分肉呢。
刘霞叹口气,“多分是没指望了,每年养猪都要病死个一两头,还得往公社交个几头,等到过年,能杀两头猪都是好的,前两年都是杀一头,咱们大队二百多户人家呢,猪没啥吃的,重量也达不到,去年好多家就分了三两肉,一人能吃两三块都是好的。”
自打穿来后,陆小言还没吃过肉呢,这会儿也有些嘴馋了,她咂摸了一下嘴,“那咋不多养点。”
刘霞又叹了口气,“地里产量不多,现在还好多人吃不饱肚子呢,哪儿有猪的粮食。”
陆小言越想越觉得大家过得太苦了,忍不住提建议,“粮食虽然不多,咱们地里草多呀,河堤上也是,一到春天,最不缺草,完全可以分出一部分人多割点猪草。”
“也就春天草多一点,其他季节还是很难,咱们大队这么穷,可没钱买饲料,也没钱买猪仔。”
陆小言顺手在地上揪了一颗小草,挠了一下跟前的大白猪,随口接了一句,“那就想法借点呗。”
刘蓉摇头,“钱哪是好借的,咱们大队穷得连饭都吃不饱,一家顶多十几块钱存款,还都等着娶媳妇办事呢,谁有余钱?”
陆小言:“就算大队没有,不是还能找农村信用社贷款?有了钱,就有了小猪仔,再买点饲料,等猪出栏后,长一百多斤应该没问题吧?把猪卖掉后不就有钱了,咱们还能买粮食,人能吃饱后,猪也有了粮食,第二年能养更多的猪,良性循环,村里的日子不就好了。”
大队长和刘书记过来看情况时,恰好听见这话,大队长想说什么,刘书记嘘了一声。
刘蓉也听得一愣一愣的,总觉得事情没她说得容易,她绞尽脑汁想了想,说:“就算借了钱,买来一群小猪仔,咱连兽医都没有,万一一生病,都死了可咋整?真没你说得容易。”
“没兽医也不是难事,可以想法从城里请一个,这次咱不就把廖兽医请来了?”
刘蓉止不住地摇头,“乡下穷苦,哪有人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跑乡下来?”
只见过往城里挤的,还真没见过主动来乡下的,那些知青大多也都是被逼无奈才来的,连那些自愿来的,还没待几天,就想离开了。
乡下苦啊。
个个削尖了脑袋,想往城里钻,都钻不进去。
刘蓉叹口气,一张脸也皱巴巴的,只觉得他们大队也太难了,想致富都没辙儿。
只能苦哈哈熬日子。
陆小言说:“还没试呢,不能自个先退缩了,就算真请不来,其实也可以自己培养一个,就拿廖兽医来说吧,如果有针对地再帮他一下,让他带个学徒,他应该会同意,毕竟是互利互惠的好事,有了兽医,就不用害怕猪生病了,猪养得多了,还能多换点粮食,村里既有肉又有粮,多好,说不准还能有余钱。”
刘蓉总觉得不是这么回事,半天才憋出一句,“就算有兽医,正儿八经的养殖厂也不是说办就能办的。”
陆小言不赞同,“国家不是一直在鼓励咱们发展农业畜牧业吗?主席在六六年,五七指示中就提出过,要以农业为主,有条件的情况下,要由集体办些厂子,国家都鼓励咱们开厂呢。就连知青们下乡也都是为了帮助咱建设农村,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既然都是为了咱老百姓好,怎么就不能建厂?”
陆小言继续说:“建了厂,既能解决老百姓填饱肚子的问题,还拿把猪肉外销,带动当地的经济,这对国家是好事呀,就算报到公社,肯定也没人反对,县里不就搞了养殖场?听说规模也没多大,咱们要是能开起来,可以慢慢扩大规模,说不准以后比县养殖厂都大,咱们顿顿能吃上肉。”
大队长和刘书记都听得热血沸腾的,别说顿顿吃肉,一个月能吃一次也是好的呀。
被她这么一说,刘霞竟也觉得办个厂挺不错,可他们大队,是公社最贫穷的一个,哪里办得起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