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太傅府送的礼有什么问题吗?”
万俟太傅和万俟九歌齐齐看向温若初,眼中带着不安。
一句话,让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了温若初身上。
傅闻烟也跟着向他看了过去,眼中带着幸灾乐祸的笑。
温如初淡然抬眸,回道:“在民间有一说法,未到六十不过寿。父王如今不过刚满五十,这百寿图送早了吧。”
此话一出,殿中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民间何时有这说法了?
万俟九歌脸色一白,且不管温若初说的是真是假,立刻就惶恐的朝着文宣帝跪了下去。
“陛下,臣女并不知此习俗……”
“蓝执。”文宣帝并没有理会万俟九歌,直接问蓝尚书:“民间可有这说法?”
蓝执作为礼部尚书,这些个习俗礼节,不会有谁比他更清楚了。
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点名,蓝执都有些头皮发麻了。
他在脑海中搜寻着信息,很快便如实回道:“的确有这样的说法。”
“有何忌讳?”文宣帝又问。
蓝执抹了把头上的冷汗,却不得不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回禀。
“按照民间的说法,未至六十过寿,对健康或有影响。”
蓝执的声音越说越低,但是不妨碍传到在场的人耳中。
但实际上,这些观念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在意了,只是温若初既然提及,那必定会在文宣帝的心底留下一根刺。
文宣帝刚才看着那百寿图有多欢喜,现在便觉得有多刺眼。
第133章 绝嗣
万俟太傅看着文宣帝冷下来的眼神,也跟着跪在了殿中。
“陛下,小女并无任何对陛下不利的心思,只是小女年幼见识短浅,不知民间礼节,这才犯了忌讳,还望陛下恕罪。”
或许真的如太傅所说,万俟九歌只是无知,并非真的要诅咒文宣帝。
但是,这个理由却不能让文宣帝心里的刺就此消失。
傅闻烟瞥了神情淡淡的温若初,心底暗笑着:原来自家小徒弟这个小汤圆是黑心的啊。
不过,倒是合她心意。
太傅都说了万俟九歌见识短浅,文宣帝自然不会真的对她做什么,只是她这精心绣了几个月的东西彻底没用了而已、
文宣帝朝展开百寿图的两个太监摆摆手,对礼官道:“继续吧。”
他这样倒是没有说罚万俟九歌还是不罚,但是他们父女俩也没只能跪着,直到献礼的这个环节结束,景华皇后才淡淡的瞥了万俟九歌一眼,对文宣帝道:
“陛下,太傅和万俟小姐还跪着呢,宴席要开始了,让他们回位置上去吧。”
文宣帝心里的怒意已经散得差不多了,闻言便点了点头。
景华皇后复又对太傅和万俟九歌道:“都回自己的位置去吧,下次送礼,除了心意之外,也该仔细些。”
万俟九歌垂着头,只感觉殿中落在她身上的视线都像是带着刀子般刺人。
几乎是麻木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万俟九歌却百思不得其解。
她到底什么时候得罪了温若初?
温若初的话虽然不能让陛下真的对她和太傅府如何,可是却能让陛下厌恶她,甚至是连带着太傅府都会受牵连。
可是,民间的这些东西是他一个在冷宫长大的皇子,为何会知晓?
万俟九歌哪里知道,贤妃本就出自民间,以前在冷宫无趣了便会给温若初说些习俗故事消磨时间。
因此,温若初知道的东西并不少,只是都是些这个皇室贵族瞧不上眼的东西罢了。
宴会照常进行着,殿中除了太傅父女俩,都在享受着这场繁华热闹的宴会。
抚远王起身倒了一杯酒走向文宣帝:“皇兄,臣祝您岁岁有今朝,年年有今日,祝我朔国在皇兄的治理下千秋万代,长盛不衰。”
文宣帝看着自己的胞弟,对于自己的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