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时候初中同学都玩什么呢,吃饭、聊天、滑旱冰、打电玩。
前两样杨语桐都不知道和稚嫩的同学得聊点啥,后两样在90年代的家长看,这就不是好孩子去的地方。
杨语桐家里管的严,当时的旱冰场和游戏厅也挺乱的,整个求学期间,她都不知道这两个地方的大门冲哪边开。
重生回来的杨语桐就更不感兴趣了,如果是滑冰场那她还兴许能去,这时候的游戏厅和后来的没法比,杨语桐对吸二手烟也没兴趣。
还是在家学习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啊。
学累了,就在家做做饭,逛逛菜市场,打扫打扫卫生,感觉心里前所未有的平静。
杨语桐用了差不多二十天的时间,把高一高二的数学都看了一遍,相关的课后习题也跟着一起做了。这中间在姥姥家住了两天也没耽误看书。
周三上午去书店买了本高中数学模拟试卷,中午吃完饭睡了个午觉,起床后就开始做第一套综合测试题了。
第一题:已知 i 是虚数单位,则1+2i/1+i= ,选B,第二题是已知函数求反函数,第三题求角的正切值 ......
把选择填空一共19道题做完,除了有两三道题稍微复杂点的计算,杨语桐怕弄错了,在草纸上写了简单的过程,其他的题都心里计算下就能直接写出答案。
解答题头两道还好,不算太难,稍做思考就有了解题思路。
第三道大题是关于四棱锥的,上辈子杨语桐的空间立体感基本等于0,每次做几何题她都觉得三魂七魄就没全过,可现在看着这个画在纸上的四棱锥,脑海里一下就有了个透明的立体图形。
每个点、线、面都清晰明确,很快就画出了辅助线,甚至她觉得她还可以画出其他解法。
最后两道大题很明显难度有所增加,倒数第二题的第二小问,杨语桐试了好几个方向才解答出来。
最后一道大题,杨语桐没做过相关的题型,自己复习还是有一定的缺失的,这需要时间做题巩固。
第一小问用比较笨的方法解出来了,第二小问,杨语桐试了好一会也没找到正确的方向,没有什么头绪,她最后看了答案,这就像是捅破了一层窗户纸,让她恍然大悟。
这一套卷用时将近1小时40分钟,虽然后面最后一问没做上来,但整体还是很顺利,这让杨语桐心里很高兴,要知道她上辈子高考数学可是没有答完卷的。
对照后面的参考答案,选择填空没什么错误,解答题有的步骤写的简化了,粗略预估也能达到120分以让,自学完第一次做综合卷能到这个程度,应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又做了两天的卷纸,比做第一套卷纸时又提升了不少,基本能答到140分左右,用时也减少到一个多小时,这比打游戏能得到的满足感可强的多的多了。
第8章
做了两天数学综合试卷,做着费劲的题越来越少了,没事时还把老舅大学时候的课本高等数学看了点。
这周末约好了去姥姥家,二舅和小舅都能回来小聚,实行周末双休后,两天时间省内探亲也能成行了。
杨语桐心里还是挺不爱去的,自己的这个二舅妈,从来都是当面给人难堪的,不分长辈小辈。
杨父内敛,不会和女人斗嘴,杨母奉行的是以和为贵,怕自己母亲和兄弟为难,从来都是忍让嫂子和弟妹的。
杨语桐第一次感受到人心险恶不是毕业参加工作步入社会,而是更早些从二舅妈那体会到的。
有一次在姥姥家吃完饭帮着洗碗,杨语桐是个细致的人,一个碗里里外外能洗好几次。
“这洗好几次呢,真仔细。”二舅妈扎着手凑过来问。
“啊,我怕没洗干净多洗洗。”那时杨语桐也才十五六岁,还是个比同龄人还更晚熟一些的孩子。
“这孩子洗的真干净,活干的立整。”在杨语桐当时的感觉,二舅妈夸她夸的很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