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故事:《淮南子·缪称》说到有能“手搏虎,而不能生也”的情形,高诱注“力能搏生虎”,“力能杀虎”。《汉书·匡衡传》颜师古注:“《诗·郑风·太叔于田》之篇日: ‘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无扭,戒其伤汝。’袒,肉祖也。暴虎,空手以搏之也。公,郑庄公也。将,请也。叔,庄公之弟太叔也。狃,也。汝亦太叔也。言以庄公好勇之故,太叔肉祖空手搏虎,取而献之。国人爱叔,故请之日勿为之,恐伤汝也。
8.御虎之术:
《西京杂记》卷三,东海人黄公有“御虎”之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后汉书·方术列传下·徐登》:“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方。”李贤注引《抱朴子》说,道士赵炳能“以气”“禁虎”,“虎伏地,低头闭目,便可执缚”
9.关于东汉时期南阳郡的虎患记录:
《汉书·宣帝纪》:元康四年, “请都获白虎”。又法雄任南阳太守期间,“永初中,多虎狼之暴”。 北外,《太平徊览》卷□□一引《风俗通》:“呼虎为李耳,欲说虎本那中庐李氏公所化为,呼李耳因喜,呼班便怒。”南阳、南郡地方多虎。可能是当时的事实。然而这一传说也可能是通往南阳、南郡的武关道上虎患严重的反映。
《后汉书·周燮传》说“南阳冯良”的故事:“良字君郎。出于孤微,少作县吏。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妻子求索, 踪迹断绝。草中有败车死马,衣裳腐朽,谓为虎狼盗贼所害,发丧制服。积十许年,乃还乡里。”1冯良“即路慨然”,弃职出走,有“坏车杀马,毁裂衣冠”的举动,其妻因“踪迹断绝”,“求索”不得, 看到“草中有败车死马,衣裳腐朽,谓为虎狼盗贼所害”,于是治丧。 可知当时南阳地方道路行人“为虎狼盗贼所害”是常见的情形。
摘自《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增订版)》王子今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323-324
第5章 第5章
虞临不得而知的是,之前那段听似礼貌的开口相邀,实则是隐约察觉到有人暗中窥探,于不明敌我下的先声夺人。
从难得经历的惊愕中回过神来后,二位心里仍有余悸的年轻士人对视一眼,显然已经彻底改变了起初的观点。
单是其神情自若地驭虎而来,又举重若轻地逗虎如戏猫这两点,就足够让所有人对他高看几等。
“某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
身量更为高挺、年齿也明显更轻的那位率先上前,看了身侧友人一眼后,又大大方方地代为介绍道:“亮身旁这位,乃亮之密友徐庶也,字元直,颍川人士。今观君姿仪瑰杰,绝伦逸群,我等心深羡艳。不知可否请问君之名姓?”
言罢,二人便向虞临行了拱手礼。
虞临略微一顿,像模像样地学着诸葛亮的动作回了一礼:“幸会。虞临虞子至。若君不嫌,唤愚子至即可。”
这个表字应该还算中规中矩,虞临想。
这还是几天前,他按照此时人取字的惯用规律自取的。
虞临并未提及自己的籍贯,根本不知道他纯属自冠自字的诸葛亮,亦未开口问询。
事实上,仍沉浸于对方才那幕的惊艳中,对虞临印象可谓绝佳的他入目皆觉顺眼。
此刻只想连对方声音都悠逸舒扬,入耳如玉锵之悦。
他笑道:“子至此言深得我意!如若子至不嫌,也请以表字唤我等,好显亲近。”
既已交换过名姓,又以表字相称,那接下来邀请他进茅屋小坐的举动,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在听说虞临此行的目的是要越群山、往司隶一带去时,诸葛亮不禁有些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