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精会神地与彼此探讨着一把……锈迹斑斑的农具?

“元直,州平来了?”

似乎是被虞临提醒,原本皱眉沉思着的诸葛亮抬起头来,向二位看呆了的好友随意拱了下手,就算打过招呼了:“我与子至正忙着,你们不妨先坐,我稍后便来招待你们。”

徐庶回过神来,本还想打趣几句,袍袂就被崔钧给轻轻地拽了下。

他微惑偏首,便见友人神色恍然,像被定住了,视线则旁若无人地落在一道侧影上。

是在看子至?

既然崔钧对此毫无意见,徐庶没有多想,当然是顺着诸葛亮的话,跟有点魂不守舍的友人坐到一边,直到田地里那两位对那灰不溜秋的铁块研究过了瘾,才朝他们走来。

“我当你们二位成日耽学好古,谈经论道,”简单介绍虞临与崔钧相识后,徐庶揶揄起了诸葛亮:“你好躬耕便罢了,怎还带着子至一同研究起铁块的学问了?”

“春钹两刃,为刈草之用。若依子至所言加巧,力微者将大为受益,利或有十倍。”诸葛亮纠正了友人关于‘铁块’的粗暴描述后,感慨万千地看了眼神情平淡的虞临,解释道:“我屋中所储之书,子至于前日便已读完了。”

一方面是由于虞临与他相似,都不求精熟,只好大略;加上虞临博闻强记,一本书只飞速翻上两三回,内容基本就记得大差不差了;另一方面则是虞临精力之充沛远胜常人,一日只睡不到两个时辰,就已足够。

待他于侵晨起身,就看到虞临无声坐于窗畔小榻上,姿容闲散而静雅,凭太阴之凝华而默读的朦胧轮廓,恍然间如见神人。

虞临话虽称得上极少,每言却必有物,且生活颇具情趣。

无论农耕机巧,登山越涧,御兽狩禽……光对方信手展现出的这些,就已叫他眼花缭乱。

诸葛亮从他的漫不经心中隐约感觉出,自己恐怕只是管中窥豹。

最叫他惆怅和遗憾的还是,根本不等他从神异的对方身上发掘出更多,恐怕虞临很快就要向他辞行了。

徐庶颔首,感叹道:“子至读书,颇似孔明。”

在场众人浑然不知虞临几乎是从零开始、而非他们所以为的重温典故,虽然感叹虞临读书快,也并未到惊诧的地步。

徐庶看向从见到虞临后就一反常态的沉默的崔钧,提议道:“既是这样,何不来几局弹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