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志·魏书·邓艾传》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
邓艾是很能屯田的: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时欲广田蓄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 ”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又以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 ”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5. 鹿车:独轮车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机械发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刘仙洲教授在其专著《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中做出推测, 认为木牛流马就是独轮车,且创始于三国时期。但随着汉画像石中独轮车形象的发现,刘教授随即纠正了他的论述, 独轮车出现的时间点,被上推至西汉晚期,而它很可能就是史书上经常提及的“鹿车”。
《后汉书》里,鹿车的出现,往往与高洁自守的品行有关。汉光武帝开国之初,割据陇西的军阀隗嚣有意招揽名儒杜林,却遭坚拒,遂在杜林为弟奔丧时,命刺客杨贤击杀之。谁知,杨贤见到“身推鹿车,载致弟丧”的杜林,感慨一声; “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放弃了刺杀。 此外还有《独行列传》中的名士范丹(一作范冉),因汉桓帝时党之争寄寓江湖, “推鹿车,载妻子”,十余年间安贫自若。 《列女传》中的鲍宣妻也甘愿放弃富贵活,改换短布衣裳,与鲍宣“共挽鹿日乡里”。
在史籍的相关注疏中,后世学者几都引用了东汉应劭《风俗通》中的记载--“鹿车窄小,裁容一鹿也”。相对于肥牛壮马牵拉的豪华大车,将体量窄小的独轮车称作鹿车,这恐怕是时人的一种雅趣。文人对鹿车似乎有着别样的情愫,甚至称之为“乐车”。究其原因, 以牛马为运输工具得额外承担“剉斩饮饲”的饲养工作,平添辛劳。而使用独轮车则不同,回到家中就可以“偃卧无忧”,这对于整日在田头劳作的古代劳动人民而言,真是一份小确幸的快乐了。
摘自《中华遗产·车行中国专辑》杂志2024年04期,p124-125;
6.鸠车:汉代儿童玩具车
汉画像砖上,还经常能看到儿童拉着一辆小车玩耍的场景。两轮之间立着一只鸟。那是什么车?鸠车。 宋代《宣和博古图》中记载,“汉鸠车、六朝鸠车,二器状鸤鸠(shi jiu,即布谷鸟)形,置两轮间,轮行则鸠从之”。车轮代替了鸠的翅膀,小主人跑到哪里,玩具小鸟就跟到哪里。大家都知道青梅竹马这一成语,而鸠车和竹马正是古代儿童喜爱的两样玩具。河南博物院藏汉代铜鸠车,出土于河南南阳的许阿瞿画像石。《中华遗产·车行中国专辑》杂志2024年04期,p130
7.亲亲:亲戚的意思
亲亲诚骨肉之恩爽而不离,亲亲之义实在敦固。(《魏志·曹植传》,570)
“亲亲”是称谓词,义同“亲戚”,泛指同姓(包括兄弟)及异姓,魏晋文献中屡见。如《世说新语·贤媛》:“汝若不与吾家作亲亲者,吾亦不惜余年。”《出曜经》卷二十:“昼夜愁戚,如丧亲亲,如失财宝。” 摘自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三国志》称谓词研究》作者马丽,p23
8.金饼
两汉时期,均将黄金作为贵金属来看待,黄金所能代表的价值是铜钱和其他价值表现形式无法比拟的。
汉代文献屡屡出现赏金的记载,也是与此相关的。《史记·平准书》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