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式注解,倒是叫人一目了然的稀奇。
荀彧莞尔。
他正思忖着,忽有铃下来禀,道丕公子求见。
荀彧看了眼漏刻,并不意外曹丕的到来。
自昂公子不幸殒身宛城,丕公子缄默了一段时间后,便愈发为人严重、动止有度,且爱护弟妹,颇有长兄风范。
即便他再三推辞,丕公子私下里依然对他执弟子礼,很是恭谨,且不时带来课业上的疑问,亲自前来荀彧书房请教。
荀彧自不会拒绝解答。
这夜亦然。
许是因归官渡之期愈发临近,曹丕来他居所的次数,也愈发频繁。
到人定时分,一直徜徉于书海的虞临,竟已将所借的那二十多册给读完了。
他并未囫囵吞枣,从不认为是自己读书速度太快若不是竹简笨重,上面的文字排版间距过大,又是他不太适应的竖体,他还能读得更快一些。
书简冗重,看着繁多,其实全部加起来,也不回超过十万字。
他着实不愿相信参考资料就只有这么一些,想到当时跟荀彧说话太短促,或许错过了些信息,便决定现在去寻对方。
既是为了让这些书简完璧归赵,也是为了问问荀彧可还有别的书可看。
虞临问过铃下,由对方引领入书房时,见到的就是正襟危坐、一大一小的二人。
是生面孔,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少年。
虞临下意识地打量起对方时,听得脚步声后、同样对门口方向投来视线的少年,亦将视线定定地落在了他的脸上。
“你……”
曹丕不禁起身,恍然开口。
他甫一开口,虞临就认出是那天带着荀令君来找三个幼崽的那个声音了。
已经对自我介绍环节很是娴熟,虞临先一步行礼:“虞临虞子至,陈国武平人,见过”
虞临一顿。
他还不知道这只最大的幼崽的名字。
好在对方当场就意识到了,匆匆忙忙道:“吾名曹丕,尚未得阿父赐字,沛国谯人也,先祖为汉相国参。现并无官职在身,从父征伐官渡……”
听到这里,亦已起身,本欲为二人引见的荀彧,顿时有些忍俊不禁。
他先是看了眼虞临。
显然,子至正认真聆听,并未发觉丕公子的举动其实很是反常。
荀彧又不动声色地看向了曹丕。
这位他在上一刻还暗赞沉稳持重的公子,此时却耳根微红,不但做了生平最琐碎冗长的问候,还自报了最详尽的家门,甚至连带着自己的所喜所长一无疏漏……
又耐心等候片刻后,见虞临渐生困惑之色,荀彧方轻咳一声,温声提醒:“二位不若落座再谈?”
曹丕立即安静了。
他目露震惊,依言落了座。
后知后觉了自己方才的失态,他顿时感到极为懊恼,甚至对自己感到了失望和愤怒。
昨日分明才训斥过弟弟们过于轻率,今日换做自己,怎会疏狂大意至此?
还是当着荀令君……和虞君的面失仪!
越想越是懊丧,曹丕耳根愈赤,紧紧抿唇。
他硬生生地别开了视线,干脆不去看那才叫自己出了丑的罪魁祸首。
虞临对他内心纠结一无所知,兀自在默默更新着错误的信息。
那些活泼可爱的幼崽,竟都是曹操的后代,而不是荀彧的难怪他在荀彧府上住了两天一夜,也始终未见那三人身影。
这只幼崽,是四只里最大的,也是主公膝下最年长的一位。
澜晟更新
不出意外,他就是嗣子了。
消化完资料后,虞临若有所思地端详起了背脊笔直,面完全朝着荀彧,哪怕姿势别扭,也完全不朝他这边看的曹丕。
安静听了曹丕与荀彧的对话一阵后,虞临在心里做出了评价。
观其仪态,颇有俨然气派;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