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临薄唇微抿。
自方才起,他便未发一言。
只带着一缕未曾言明的茫然,静如寒山地看着杜畿捧腹而笑。
渐渐地,杜畿笑不出来了。
“……虞君。”
杜畿面上残存的笑意缓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的悚然。
他瞠目结舌下,甚至顾不上失礼,先猛然看了眼风骨秀爽、姿如峙玉的虞临。
又在虞临蹙眉的凝视下,指了指虽远不及对方颀长峻峙、却也为七尺长的堂堂丈夫的自己。
看出虞临神色晏然,不容置疑后,声音更是发颤:“虞君适才所言,竟非为戏耶?”
若换做孔明他们、或是荀香人倒另当别论。
他同杜畿交情不过寻常,又怎么会无端同对方说笑?
虞临莫名其妙地瞥他一眼:“然。”
在弄清楚县令一职究竟有多适合自己后,他已是片刻都不愿再耽搁了。
又怎么可能肯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等待驽马恢复精力上?
要想赶路效率最大化,要么就此撇下杜畿,要么令对方随同自己节奏前行。
想到春季还要糊弄这位顶头上司,虞临后知后觉地想给对方留下个不错的印象。
在方式上,究竟是捆是缚是背负是肩扛是手提,要是杜畿希望的话,甚至可以是襁负……虞临并无所谓。
遗憾的是,即便他很是慷慨地给陷入沉默的杜畿提供了以上选项,对方还是神色发木,缄默不语。
虞临淡声催促道:“伯侯?”
杜畿仍不作答。
虞临的耐心,于是彻底告罄。
他决定不等了。
于是,在车夫同两匹驽马的怖然注视下,这位抑若扬兮、胡然而天的美人,竟如鹰隼攫雀,轻而易举地便将河东郡的新任府君拦腰抓起。
又极其自然地剥其外衣为绳,叫那呆若木鸡的杜府君根本来不及反应,便已似羸弱婴孩般,被扎扎实实地捆到了背上。
作者有话说:
注释:
1.鸿渐之仪:“鸿雁渐进的仪容姿态”,引申为端庄典雅的礼仪风度,多形容人的举止端庄、仪表堂堂,具有高贵不凡的气质。
“鸿渐” 典出《周易》,原指鸿雁循序渐进地飞行(如 “鸿渐于干”“鸿渐于磐” 等),后常比喻人的仕途或人生阶段的逐步提升,也可指代从容优雅的状态
2.昔汝南陈公初拜上卿,不愿依从,而让贤于李元礼。
出自王朗写给好友许靖的《与许文休书》:“昔汝南陈公初拜,不依故常,让上卿于李元礼。以此推之,吾宜退身以避子位也。”
翻译:当年陈公(陈蕃)被拜为太尉,陈蕃并不就任,而让位给李膺。 照这样推论,我应当退避而将司空之位让给您呀。
话说东汉三国时期是很流行这种做法的,一般都很喜欢提一些有名望(虽然通常没什么实绩可言)的隐士(比如管宁就被提名过无数次了)来给彼此造势,对方三连拒绝后再上位
3.杜畿曾任郑县(今陕西西安华州区)的县令
《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
杜畿履行过的县长职务就包括了判刑(虽然判决并不完全恰当-三国志原文):“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4.县令的主要任务:
“主管一县政务,惩恶扬善,审理案件,赈济贫困,秋冬按时向郡政府上报各项统计数据” 《一个成都学者的精彩三国》作者方北辰 成都时代出版社 p471
5.郡太守的职务:
"郡政府的行政长官。主管一郡政务,举荐孝廉。照例春季巡视各县,劝课农桑,赈济穷困;秋冬审讯案犯;年末派遣记吏,到京城向中央上报垦田、户口、钱粮收支、盗贼数量等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