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归竹点头表示没问题。
盐店距离种房这边不算特别远,两人走得不着急,在路上花了些时间,到盐店的时候上午已经过去了大半。
盐店内有好多种盐,但是都限购,熊锦州这个月还没买过盐,宁归竹拿了五两细盐,又买了三斤粗盐,总共花了一两五钱又七十文。
买了盐又去买肉。
今天屠户的生意不怎么好,案板上还留了不少肉,宁归竹挑了块五花,想着熊锦州的口味,就又拿了块肥肉较多的。
他没有买太多,回家的路上,宁归竹对熊锦州道:“你来县里的日子多,以后时常买肉带回去就是了,一次性买多了肉容易坏。”
以前在现代不缺肉吃,宁归竹还觉得青菜小炒很美味,现在过了段抠抠搜搜吃肉的日子,他也开始馋肉了。再加上现在手里落了一百两,酱坊那边也有钱等着他拿,金钱上不紧张了,宁归竹就想满足一下口腹之欲。
当然,能这么舍得,也有熊家人的原因在。
先前熊家两位长辈分钱时说的银两,比他这回获得的赏银要少许多,这样的对比给了宁归竹足够的安全感。
熊锦州成亲前就时不时地买肉回家,这会儿听宁归竹这么说也不觉得有问题,甚至高兴得很,脑海里回忆着宁归竹之前做的那些饭菜,只觉得美好生活尽在眼前。
他们俩是轻松自在了,一进入村里,同村人看见他们竹篓里满满当当的,牙酸极了。
“捕头他娘还说新夫郎有本事呢,我看啊,就一个花钱的本事大!”
酸溜溜的话语顿时引起了不少共鸣,有人“义愤填膺”地道:“要我说就该给新进门的夫郎立立规矩,这么放纵着,日子岂不是会越过越差?不行,我得去跟秋红他们说说,哪里能让小哥儿当家哦。”
听到这话,众人对视一眼,有人起哄有人退缩。
那可是熊锦州的夫郎,若是真说动柳秋红去给人家立规矩,熊锦州肯定不会对亲娘做什么,他们这些外人可就不一定了。
见有人退缩,有人嗤笑:“就这么点胆子,怪不得你们家没本事呢,穷一辈子去吧!”
·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找到了柳秋红,打头就是一句:“哎哟喂,柳嫂子你还摘野菜呢,怎么也不吃点肉?!”
柳秋红摸不着头脑,倒是听出来这人是来给她找麻烦的,瞥了她一眼嗤笑道:“我竟还不知道你是个地主老爷,想吃肉就能吃,怎么还时常瞅着你在山里头忙活呢?”
那人噎了一下,想起刚才看到的场景,气势又昂扬起来,阴阳怪气:“嚯,柳嫂子你不知道吗?你们家二小子和他夫郎又去县里买了肉,竹篓里满满当当的都露出来了,手里还提着一大袋子呢……哎呀你瞧我,嘴也太快了些,看你是不知道这事儿的。这成了家果然不一样啊,吃肉都不喊亲娘了。”
“……”
柳秋红还真没怀疑这话的真实性,自家孩子自家知,熊锦州爱吃肉又管不住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她就是心里有些犯嘀咕,不明白宁归竹怎么随着他胡闹。
不过现在不是琢磨这个的时候。
柳秋红嘲笑:“我可不像你,一大把年纪了还惦记着孩子们碗里那仨瓜俩枣的。小两口过日子想怎么过就怎么过,锦州又不是没银子。”
众人:“……”
这话说的怪气人的,旁边立即有人道:“秋红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年轻人刚成家什么都不懂,你个当娘的不管管,日后出点什么事儿手里没银子可怎么搞哦。”
“去去去,净说些让人糟心的话,出什么事儿?能出什么事儿?!”柳秋红不高兴起来,“大老远跑来嚼舌根,要出事儿也轮不到我们家。真是个遭报应的,你也不怕下了地府被人拔了舌头。”
说完,柳秋红拎起竹篓撞开人就往家里去,被撞开的人对视一眼,偷偷摸摸跟了上去。
忽然这么大脾气,指定是急眼了,接下来就等着看吧!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