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1 / 2)

“应该的。”薛桐分寸掌握的很好,不再多说,转身走出病房寻找陆诗邈。

走廊没人,护士站也没人,安全走廊也没人。薛桐电话给她也不接,找了一路走到停车场,才看见人蹲在地上发呆。

薛桐远远看着她,半年时间养起来的体重,因为一场骨折瞬间瘦回去。刚刚那眼对视,她瞧清了陆诗邈的黑眼圈,身上的衣服也昨夜的没换过。

她走到人身后,站着没出声。

过了好久,愣神的陆诗邈才从地上起身,抱住薛桐的腰,趴在她肩膀上,“我害怕脑子里那些阴暗面。”

“阴晦思想谁都有的,看你如何安抚了。”薛桐说话声音很轻,单手在她背上拍打。

“我刚特别想斩断他这种无休止的需求,我想做个不孝之人。”

第158章 各过各的

家人对于薛桐来说就是港媒标题。

是个禁忌孽词。

有些情感厚度会在人生某个时刻停止增长。

比如她走了, 她死了,她再也不想回头。人生的圆总是一段一段,曲折画不满时, 人们总甘愿去等。

但薛桐不想等,她习惯与情感隔离开。

去年11月扫墓, 她回香港落地, 在停机坪看到陆诗邈发来问候短信时,曾有过短暂的想象。

她想如果父亲没死,那现在她和陆诗邈会有怎样的交集?

可能她们会止步于香港那场微醺, 停留在邱雯将人带走的那天,那她也不会急于挽救自己的性命, 拖着一口气从西班牙回香港。

走差一步都不是今天这个结果。

所以没有什么好与坏,甘愿和不甘愿, 没什么标准答案。

薛桐伸手抚摸着陆诗邈的背, 像是宽慰自己,“过度拔高自己对他人的作用, 是种自恋表现,顺其自然会活的顺心一些。”

这话是薛桐治疗白骑士期间,自我反思的产物。

“我准备等陆元病好, 就辞职考研, 离开上海。”

这事发生的很突然。

薛桐将人从怀里拉出来, 顺着她的表情去分析这是不是气话,“年初我们不是商量过了吗?你可以带着工作关系在上海刑事学院继续读, 到时候你想去大湾区也方便。”

“我准备去北京读,读完去参加技术援疆。”

技术援疆…

薛桐愣神, 在今天之前,她对这份突如其来的计划变动没有人会准备, 语气茫然问道:“你认真的吗?去援疆?”

陆诗邈点头,“读研和援疆加起来总共两年半而已,我手里的要案重案不多,在上海续读以后想去大湾区其实很费力,两年半是我能想到最快的捷径。”

带着工作关系读研,和回到校园生活读研,完全是两码事。两年半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薛桐捏在她肩膀上的手稍微有些用力。

陆诗邈疲态显著,单薄的衣服让她在冷风中显得更瘦,“你怎么想?”

薛桐风平浪静道:“我怎么想不重要,你决定好就行。”

“等你交流完我正好也辞职了。”陆诗邈彻底脱离出薛桐的怀抱,双手环臂,“我还是准备去读物证信息溯源,这事我先跟你说,等到陆元腿好点我再跟他说。”

上海二月冷风会钻进骨缝,吹到皮肤里像毛针扎过,外套裹不住身体的温度,薛桐一时间觉得从头冷到脚,两人在风中步行。

薛桐开口问:“如果我说不想你去,你会放弃吗?”

“我觉得你不会让我放弃。”陆诗邈淡淡的笑容挂在脸上,是对恋人百分之百的自信。

薛桐伸手将碎发挽在耳后,语气被冷风遮掩,“我明年或许也得去苏格兰警察学院受训四个月。”

“那很好,大家都有事做。”陆诗邈说。

“你回学校读书是因为爸爸吗?”薛桐继续问。

“有一部分的原因在,但更多的是为了我自己打算,他们之所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