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1 / 3)

“或许我们应该先?走访一下闻县,到百姓们的身?边仔细听一听他们难处。”萧扶风提议,“有些事情,得深入人?心才能?解决。”

“好。”

*

“闻县一共有两个里,五个村子为一里,也就是十t?个村子。不过人?数都不多,大部分都是两百人?,那?种五六百人?甚至一千多人?的大村子,那?是没有的。”走在路上?,常知州一边指一边说道,“瞧,那?就是离城中最近的村子,黄梨村。”

他们三个只穿常服,没有村民看出来他们的身?份,但还是有一个独眼的汉子拦住了他们,“你们到我们的黄梨村想干甚麽?”他眼里还有戒备,生?人?出入,总是要防备的。

“是这样的,我们想要高价收一些田地,所以来瞧瞧。”常知州找了一个借口,那?独眼汉子点了点头,“哦,那?个花篱笆那?里,梨花婶子家有两亩水田,是好田,你们可以去问问,我带你们去。”

梨花婶子家不大,搭了一个爬瓜的架子,院子里养着鸡鸭,鸡鸭就在架子底下刨食,一个妇人?在家门口缝补着衣物。

“大武,你带的人?是?”梨花婶子抬头,视线落在三人?身?上?,边说边起?身?。

大武解释了,“婶子,他们要买田地哩,你不是正好想要卖田?我就带他们来了,你莫怕,我在这儿等着,他们伤不了你的。”

“我家是有水田要卖,你们出价多少??”梨花婶子也不拖延,直接开口就问,听见报价,她摇摇头,“太少?了,能?不能?多点?”

常知州又说道:“我们再去问问别家。”他带着竹清与萧扶风略走走就出了黄梨村,“两位大人?,黄梨村算是大村子了,可村民们依旧需要卖田卖地全家去外边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在随州已经没有了出路,大多数人?都抛弃祖地背井离乡。”

接下来她们还去了其他几个村子,入目皆是荒凉,有一些房屋甚至结了蜘蛛网,已经没有了人?住。

竹清脸色凝重,“人?口流失这般多,常知州可有上?奏给陛下?”一般来说,知州是有权力?限制百姓出入的,但很显然,常知州并没有这麽做。

“奏折似乎被人?拦下了,下官屡次上?奏,也没个结果,不得陛下的旨意。”这正是常知州带竹清与萧扶风去黄梨村的目的之一,希望通过她们两个让陛下知道,随州已经到了不得不休养生?息的时候。

“既这样,随州暂时就不适合开办书院了,你别急,我写信告知陛下,延缓随州开办书院的时间。”竹清说,没想到这个下州情况竟然如此坏,但她也没有偏听偏信常知州的话,而是和萧扶风商议,私底下调查,如果属实,再告知陛下。

*

十日后。

竹清写信,萧扶风就在一旁与常知州聊天,大抵都是百姓们谋生?的法子有多少?,最后发现,背井离乡居然算是不错的办法了。

“像之前我们看见的那?个梨花婶子,我认得她。她夫君是去年战死沙场的士兵,骸骨送回来时,当?场便哭晕了。她守着一个儿子,日子艰难,怕下回征兵把她儿子征去了,所以想着离开随州。”常知州说,“随州百姓多女儿少?儿子,小娘子们嫁去外地,渐渐的,随州出生?的孩子就少?了。”

多种原因结合在一起?,才导致了随州情况的恶化?。几十年前的战役致使家家户户无男丁,如今又屡次征兵,百姓们宁愿舍弃家乡也要外迁。

常知州见竹清把信交给了马上?的人?,激动?地说道:“下官替随州百姓多谢两位大人?。”他弯腰鞠躬,再次抬头,竟热泪盈眶。

又过了五日,陛下的圣旨随着钦差到了随州。与此同时,京城中发落了一批官员,正是负责从各州征兵的以及瞒而不报的一位尚书。

随州暂时不用办书院,竹清与萧扶风无事做,要走了,常知州送别两人?,“待到重逢时,两位大人?一定?会看见随州兴办书院,家家户户都有孩子在书院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