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有言,往生极乐,花开见佛。
清觉寺种有一池莲花,时至盛夏便满池都是碧色云彩,托起殷红的莹白的花朵来,漂亮极了。
幼时寂行还教过她的,有一句“出淤泥而不染”,也拿来形容它。
饮花喜欢莲花,也喜欢这句话。
可是好吵。
有人在哭,男的,女的,长的,幼的,他们很吵,吵得人想不了别的,也吵得人睡不着。
饮花想,也或许是在山上睡的那一觉,将今夜能入眠的时辰,都用尽了。
她就这样继续躺了会儿,忽然起身下床,拿了罐膏药出去。
厅堂的地上一片狼藉,造成这局面的男人不知去向,只剩刚刚在自己面前挡过的瘦弱女人现今正坐在地上。
姚淙过了今夜便是十四,可他成不了大人,他抱着母亲,除了抱着她,什么也不能做。
饮花在两人身前蹲下,揭了药罐盖蘸了些药出来,轻轻抹在她的患处。
女人从发现她来后,抽泣声便渐隐去,没说话,也没推拒。
叁人静默无言,直到饮花忽然开口:“我们走吧。”
女人倏地抬头:“去哪儿。”
饮花垂首又蘸了点药:“哪里都好。”
突然“啪”的一声。
饮花的脸侧转到一边,上药的动作蓦然顿住。
约莫这便是夫妇了,连打的位置都要一样。
“娘!”姚淙惊住,喊完母亲又来看这边,颤声叫她,“姐姐……”
饮花转过头来,好似什么也没发生,接着刚才的动作继续给女人上药。
“要去哪里,”林采容咬着牙,声音中带着哭腔,“这就是我们的家!还要去哪里?”
林采容说完这话,发现女儿终于愿意正眼看她,只是眼神空空洞洞,毫不在意的模样,说:“哦。”
06顺路
正月初一,山门迎春。
住持、监院带着一众僧徒列队走出山门,队伍有些浩荡。
除夕夜守岁,加上寅时又办了一场祈福法会,大多数人忙了一宿,连寂安这样年纪小的,也几乎彻夜未眠。
寂安悄悄打了好些个哈欠,掩着嘴小声问:“师兄,你们每年年关都是如此吗?”
寂行低头:“嗯?”
“就是……”寂安在脑中寻着合适的措辞,道,“就是整夜不睡,早上继续念早课,结束后再像现在这样。”
“嗯。”
“那我们要去哪儿?”
“不去哪儿,”寂行领着他绕过一处坑洼,“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万法纳于自然。众人不常出寺,便在每年今日来与山林万物亲近。”
寂安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
他们沿着山路走了一段,正遇上从山下赶早来庙里上香的百姓。
应是两家人携手同来,结伴的孩子一溜烟跑上石阶,偏不走僧侣们在一旁留出的小道,硬是往队伍里钻。
看着年龄相仿的两对夫妇走在后头,见状大惊失色,忙提起嗓子提醒道:“慢一点。”
孩子总是拴不住,其中一个妇人对丈夫说:“还不快去跟上,看着点儿孩子。”
“怎么你不去?”
“平日里都是我来照看,现今只是叫你将他跟紧些也不行?”
做丈夫的立时噤声,快步跟了上去,另一个男子摸了摸鼻子,也跟着追孩子去了。
搅扰了队伍,又起了轻微的争执,那女子满怀歉意道:“各位师父见谅……”
寂行正在边上,答:“无事。”
说是让孩子的父亲去看顾,到底还是放心不下,两人边交谈着边跟上。
“得赶紧上完香,回去还要把绣活儿做完,要不林大嫂子还得等我们。”
“说起林大嫂子,”另一女子道,“方才路过姚家,她家院子里是停了辆马车吧,看着可尊贵。”
“是了,听说是来说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