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因他夫妻感情不谐,他那妻子便生思春之心,趁着丈夫忙于公务之机红杏出墙。
一来二去地,妇人珠胎暗结,只能将孩子生下来。但又因这孩子极像奸夫,未免奸情暴露,便又去外头抱了一个孩子回来,将自己和奸夫所生的孩子换走。
可怜公子全然被蒙在鼓里,并不知他以为的亲骨肉其实不是亲骨肉,妇人所生的“野种”,其实也早就不是原先那个“野种”了。
而这妇人自以为奸计得逞,又哪里会料到,她换回来的那个孩子,竟正是当年公子与意中人所生!
所以兜兜转转了一圈,众人皆以为的假凤凰,其实就是真凤凰,原本的那个假凤凰,早已不知所踪。
那妇人最后因奸情曝光,羞愤之下郁郁而终。公子却与心爱之人再续前缘,如今夫妻恩爱,真真是羡煞旁人。
此等奇事,连话本上都写不出来,不仅阴差阳错且又一波三折,好在最后还是这样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因内容实在传奇,不出几日,这故事便传得满大街小巷都是,因有人道:
“逼婚和红杏出墙这一节,怎么听起来倒仿佛是秦家之事?”
如今因那乐大少和邓书生的一状,乐氏私通之事已是人尽皆知了,众人自然又将从前乐家设计秦沄逼婚一事拿出来讲说,且又有人想到秦沄续弦时京中曾流传过的他与如今的夫人破镜重圆之事
这故事便越听,越教人觉得说的正是秦家。
当下便有好事之人多方打探,果然从秦家及其亲友人家渐渐流传出许多消息来,都说秦家的那位小公子正是如今的夫人池氏所生,不仅如此,他和大公子原是一对双生子,只因刚出生时被人抱走,众人皆以为他已夭折了。
谁知天缘凑巧,乐氏竟是将他当做普通人家的孩子重新换回了秦家,因此他便以秦家少爷的身份生活了这么多年,直到不久前方才认回了亲生母亲。
煜包子:呜呜呜娘亲,就是爹爹他,他以前欺负了我那么久【指
表哥:???等等,脑婆,脑婆我错了,脑婆别把我的铺盖扔出来!!!
€尘埃落定
一时众人听了,愈发唏嘘不已,都道果然是苍天有眼,恶有恶报。
那乐家心术不正,算计来了这般煊赫的姻亲偏又不知珍惜,乐氏不知廉耻地与奸夫生下了孩子,原本还能将那孽种养在膝下的,偏她心内有鬼,倒主动把孩子换了出去。
她自己换不打紧,还要拆散人家无辜母子,害旁人承受了这么多年的失子之痛。但终归是老天开眼,端看那秦小公子,便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一句果然不假。
此时刑部又传出消息来,说那邓书生和乐大少终于被找到了,原来他二人果然是诬告秦家,因见事情闹得大了,遂心生惧意,所以偷偷溜走躲藏了起来。
至于那乐氏私通一事的流言也是他们放出来的,为的乃是报复秦家。
这番说辞,京里那些知道内情的权贵人家自然嗤之以鼻。
他二人一失踪,就有御史出来弹劾秦沄,若说此事与太后无关,那真是傻子都不相信。
只是这些话自然不好为外人道也,因此百姓们不知就里,也只大骂这二人奸猾无耻罢了。刑部将他二人羁押起来,不几日后开堂审理,他二人当场承认了诬告并勒索秦家一事,因邓书生是主谋,杖八十,徒五年,乐大少则是杖刑一百,立时去了半条命。
经此一事,乐家这门所谓姻亲给秦家惹来的麻烦终于彻底了结。
秦沄先是打发人给乐氏的那个孩子寻了一户无子的良善人家,那家原本是蔡家邻居,因经常见他们一家虐待那孩子,早就心生不忍,如今得以抚养,自然皆大欢喜。
其后又把那蔡英家的送至官府,因她私自拐卖良家人口,乃是大罪,遂判她流徙岭南,非遇大赦不得还。
据这蔡英家的说,她原本是想从人牙子手里买一个婴孩来调换的,谁知林方回因赌钱输红了眼,他二人从前恰是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