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1 / 2)

他自觉有?理有?据,说话做事都?对得起良心,没想到俩兄弟瞄准的是亲爹娘留下的那四?亩地,坚持要求一人分一亩,剩下一亩轮流种。  “老黑你?说说,天底下哪有?这?样没良心的?”赵成功狠狠吸了口烟,“我娘在?炕上瘫了多少年,我跟你?嫂子就实打实伺候了多少年,累得白头发早早冒出来,那会儿他俩咋不跳出来分田地呢?”

天呐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唐墨不禁皱起眉头,劝说道:“哥你?别难受,有?啥委屈先忍一忍,把大?爷风风光光送走是正经事儿。”

“道理我都?明白,看那俩兔崽子表现吧。”赵成功边说边往火盆里添几根干柴,“他奶奶的,老虎不发威,敢当我是病猫呐。”

不管话说的多狠,赵家三兄弟到底是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何况丧事在?即,唐墨不好说太多,陪着赵成功坐了会儿,看管事和记账的乡亲陆续前来,便交了礼钱,凑到人堆里溜达着闲聊。

赵老爷子生?前在?石桥村名?声很不坏,几个儿女也各有?长处,来吊孝的亲戚和乡亲们也挺给?面子,哪怕看出三兄弟有?点不对付,也没人说破,只议论些无关紧要的家常。

等到八点,管事的长辈便指派两男两女分发孝布。其中儿子、儿媳和女儿都?穿重孝,身披麻衣头戴孝帽,帽外还粘一团棉花。孙子孙女也穿重孝,其余亲戚晚辈则只戴孝帽。

“孝帽”名?为帽子,其实是一块长方形白麻布,侧边撕出两条手指宽的布条,就能捆在?头上,充作帽子形状。

像唐墨这?种纯粹来送葬的乡亲,就在?灵堂外三三两两站着,碰到什么要搬动的搭把手。

快到九点整,孝子贤孙们依次上前给?赵老爷子磕头,并?将手中黄纸扔到丧盆里,最后由长子赵成功哭着拜别,在?棺材前行一次五体投地的最大?礼,管事的便高?喊“起丧!”,招呼赵家的成年男人上前抬棺。

赵家人多,顺顺利利地将棺材抬到了拖拉机上,打招魂幡的时候却起了几句争执。

赵成功认为自己是老大?,应该由他家小儿子赵艳青给?爷爷打幡,但赵成仁觉得自己儿子赵立强是孙辈里头一个,应该让赵立强打幡。

唐墨不自觉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双方打起来。幸亏管事儿的辈分高?,能压阵,很快定?下赵立强打幡,一行人于是跟在?拖拉机后面,浩浩荡荡朝村西坟地走去。

第74章 做贼的(捉虫)

“哟~今天这大锅菜真实惠!肥肉不少。”

“是啊, 比去年那?谁家的清汤寡水强多了。”

“还是赵大爷命好,身?前有儿女?孝顺治病,身?后事?也办得敞亮!”

“要我说啊多亏赵成功能忍耐, 换个脾气暴的得跟成仁干起来?。”

“亲爹发丧嘛,有点良心也得凑合一下,大花都?快哭厥过去了……”

中午,灵棚已经?拆除,本?家子孙们也脱去孝衣孝帽,只在前襟和脚腕捆一截麻布,和送葬的乡亲们一块儿吃大锅菜。

因为桌椅板凳不够, 大多数人都?端着碗蹲在路边或站在街口,呼噜噜吃得挺香。

正如?管事?的所说,“在老人坟头该哭的放声大哭, 离开以后谁都?不许再哭, 该咋过日子就咋过”。

唐墨随大流盛了三次饭填饱肚子, 就回家拿了个不大不小的铝盆, 舀一盆大锅菜端回去让姜冬月和孩子们吃。

又?从兜里掏出两块白面馒头,掰碎了泡进去。“多吃点儿, 这是我抢回来?的吉利馍。”

所谓“吉利馍”, 就是办丧事?人家特?意蒸的超大馒头,逝者发丧出门后便由主家散给乡亲们, 据说能驱邪招福,小孩吃了不生?病。

等送葬回来?,那?些孝衣麻布也就成了吉利布,可以各自?拿回家使用。

姜冬月笑话唐墨:“你以前都?不敢下手, 今天怎么胆儿变大了?”

“去去去,我啥时候胆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