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2 / 2)

“小北,你说的事情都太久远了,叔叔是做小本生意,不是国家发展还要制定五年十年计划,规划不到那么长远。”

赵景闻实事求是道。

“做仿品,来钱快。广东那边已经有完整的产业链了,我一季就做几个样子,赚的就是快钱。旗袍生意,拉的阵线太长了,布料,工人,设计师都要一个个去找。到时候万事俱备了,钱也投下去了,要是卖的不好,我得不偿失啊。”

“我说一句吧。”

宁建国在旁边沉默地听了半天,终于开口发表意见了。

“我呢,不是生意人。哪怕现在承包了学校食堂,也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工人,清清白白做事,踏踏实实干活的。”

宁建国这话半点不错。自从他承包了纺织学校的食堂后,不但饭菜的质量上升了一整个台阶,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价格反而比原来更降低了。

宁建国觉得来吃饭的都是老师和学生,一定要做到物美价廉,卫生干净,让他们吃的开心放心和一中的破烂食堂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初中毕业后,就去了黑龙江当志愿兵。后来复员回到上海,被分到皮鞋厂。什么精工,什么模具我是一点都不懂的。都是我的老师傅把我一点点带出来的。”

“我师傅就说过的一句话,我是一辈子都记得的做生活(干活)就是做人,做人就是做生活。生活就是脸面,话说的再好听,活做的不好,就是不要脸。但是做人和做生活,都是没有捷径的。”

赵景闻一言不发地看着他。

宁小北和范侠也齐齐地望着宁建国。

记忆里的父亲一直都是不多话的,和长袖善舞,能言善辩的赵景闻不同,他永远都在默默做事,就像是一头老黄牛,勤奋且沉默。

像现在这样说得眉飞色舞,这是宁小北“两世为人”都不曾见到过的。

“我们做模具工的,就是用人的血肉和机器磨合。我的师傅是‘八级钳工’,光靠着手感,可以把精钢磨具打磨到一根头发丝的十六分之一的精度。我以前问过师傅,这靠什么?靠的是英国,美国进口的机器么?不是的,就是靠一个字练。练到你的手,随便摸一张纸,你就可以准备测量到这张纸是多少微米,多少丝的厚度。”

“这种事情,是绝对走不了捷径的。做生活没有捷径,要走捷径最后就会丢脸,丢人……我想世界上的大道理应该都是相通的。没有做生活踏踏实实,做生意就可以瞎胡搞的道理……小北,你说爸爸讲的有道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