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便抢来干活。
家里细碎的小活儿干完后,李瑜和周小溪才坐在了堂屋里的绣架前。
周小溪昨天新买了好些碎布料,都是杂色的细棉布,巾帕大小一块块的,这个价格也就贵些,五斤要五十文。还买了些绸缎碎料子,大小和手绢差不多,两斤就花了六十文。花色也杂还不能自己挑,都是伙计大手抓啥就是啥,这就很考量绣工的审美缝制了。
另外还买了些仿金银蚕丝彩线、绵线等,也花了不少钱。
周小溪见帷帽卖的好,便开始想自己刺绣一些手绢团扇之类的卖。
现下城里开始流行苏绣,他小时候也学过这个,光是劈丝线就学了三年,一根丝能劈成十七八根,比头发丝儿还要细。
不过,棉布上刺绣丝就不能过细了,棉布相比绸缎粗糙,丝线过细会被淹没了光泽,但太粗的丝线又会显得刺绣图案过于笨拙厚重没了灵动。
李瑜坐在绣架前时,周小溪已经把棉布用绣绷扯平、绣线针头串好了。周小溪羞羞答答道,“师父,我做肚兜。”
李瑜道,“小孩子用不这么大的布料。”
周小溪道,“不是,是给我和小水用。”
李瑜没理解,哥儿也是男人,用什么肚兜?且看市面上女子肚兜哪有哥儿刺绣的,还得是女子自己刺绣的。
孩子小的时候皮肤娇嫩穿不得粗麻,所以得用棉布缝制肚兜,章小水后面长大了就没穿了。
周小溪道,“现在城里的哥儿都流行穿的,布料还是细棉有钱的还是丝绸,还流行戴绢花头饰擦胭脂粉的,衣裳样式也比小时候青灰布鲜亮好看很多了。不比姑娘的差呢。”
周小溪想的很简单,人家有的,他和章小水也得有。这不,就买了布料来做肚兜了。
李瑜自从孩子长大后也很少进城了,都不知道如今城里风气这样了。
十几年钱哥儿和男子打扮并没区别,唯一就是男子用布条束发,哥儿用木簪子。大家都是灰扑扑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哥儿也当男人用,哪有什么细致的物件。
李瑜想了下,如今这风气算是把哥儿往娇里养了。果真大家的日子都是富起来了。
不过这也好,周小溪也得学学别的刺绣图案了。
“行,鸳鸯花草你已经学的不错了。现在买些绸缎学刺绣仕女图、山水风景。”
周小溪觉得自己的帷帽都高价卖了,以为自己已经出师了,哪知道还要学。
他也乖乖点头,但好奇问,“师父不是说老百姓的图案就是简单的花花草草顶多鸳鸯鸟吗?现在为啥开始学其他的了,我也没见大家用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