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一村人干劲儿满满的去拆屋子了。
拆屋子要先选几个身手灵活轻便的男人搭着木梯上屋顶,用镰刀把茅草一捆捆的割下。这茅草下面都糊了层掺和麦秸的黄黏土,里面翻的时候还翻出了一窝老鼠。
李三笑道,这老鼠今后可不能在屋顶安家了,因为章家买了瓦片,一片瓦两文钱,听说光瓦片钱就快十两了。
众人都说那可不是,这新屋子指定修的光溜溜的,老鼠没地方打窝了。虽然是夸张好听的话,但是气氛在那儿,说说笑笑的一片喜气热闹。
男人在屋顶上拆茅草,女人就在下面接茅草或者扶着木梯,不一会儿茅草屋顶就掀完了。
这掀开屋顶的屋子看着好陌生,章小水从这里出生到长大,这会儿见屋子被掀开“头盖骨”心里还是不舍,但更多的是高兴和对新屋子的期盼。
到下午的时候,黄土墙壁彻底被镐子、大锤一锤捶推倒,这些老旧的黄土堆成堆,到时候会铺在新屋地面上,反复夯实平整。
原本觉得挺小的屋子,一下子变成光秃秃的地面了,显得格外大。生活过的痕迹逐渐被灰尘淹没,曾经墙壁上他和章峥拿刀划出的印记都成了粉末。
章小水不是多愁善感的人,但也忍不住想章峥要是在就好了。
让他哥好好看看,那个土砖的“峥”字得到了好多村民的夸夸,都夸他厉害,六岁就会写这么复杂的字了。
地面上用石化划了好些线条分成了格子框框的,章家后面是土坎不能往后面盖,右侧是牛栏,也舍不得动,前面是铺好几个工的“平安喜乐”鹅卵石院子,也舍不得推。那新屋子想要扩大屋子就只能在左侧,原本鸡圈水渠那块地加盖了。
村民分工两拨,一拨挖地基,一拨进山挖黄黏土。
一般地基半丈高就是已经足够了,即使章家这地下土松也够了,但是章家挖了半丈有余。众人就知道了,这是存了今后加盖二层阁楼的可能。这在村子里少有,盖阁楼什么的,都是城里人才有的。
村子里人不敢想,但是都觉得章家今后日子只会越来越红火,这还是有打算的安排。要不了几年就兴许实现了。
黄黏土和好后,就放四面的框槽里,用砖模压板反复打压,出来的黄土砖硬实,四四方方约莫一寸长宽。最近天气好,晒个四五天后,就可以用石灰、黄黏土、麦秸葺墙面了。
等土砖晒成土红色时,房屋的屋梁架子也立起来了。
那木料都是上好的,看得村民都羡慕的很,所以还是章有银有打算安排,几年前就低价买到手了,现在这些木料盖房子绰绰有余,四梁八柱的用料刨出,还剩有二十几根木料。
这完全可以做一个木屋了。
华水县这里不比北方,这里雨水算多,潮湿,还是木屋管的久。
要是他们有木料指定是盖木屋子了,黄土屋十几年就要重修,但是木屋子传三代都结实。
不熟的人不好问,熟悉的人不用问。
章有银这么打算,自然是手里银子不富裕,不想在修屋子上花费多的,但是当前又不得不图个好住处。
瓦片用了十两,刷白墙里墙外的石灰、粗糠麦秸等一起三两,请人做工半月,自己家杀了一头年猪,一百三十多近重,吃的只剩一条猪蹄留着等章峥回来吃。其余的米饭杂粮油盐等,算起来一两多。还有老木匠三人的半月余的工钱,约三两。
这屋子盖成,花了十七两左右。
老木匠回到村里和村民摆龙门阵。
小井村的人都不信,又不是什么青砖瓦墙,要十七两。
老木匠道,“你们去山狗村看看就知道了,章家墙面里面都刷白了,外面土砖发红好看,我建议章家就保留原色,就是院墙都刷白搭了瓦片,那真是红墙青瓦,白院墙。木窗、横梁都雕了花纹,地面还用石灰混着沙土抹平,还专门修了一间洗澡的,嘿,我们乡下人哪有洗澡的,不都是女人在灶屋洗,男人孩子在院子里洗。我看这十里八村没这么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