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世道难,外边战乱,普通百姓都能省则省,菜便也没那么好卖了。
太阳一出来,叶子菜就要脱水没那么新鲜,后面只会更难卖了。妇人往菜上拿着竹筒湿水,李瑜瞧着也记下心里。往后叫章有银卖菜也带着竹筒。
妇人投桃报李,见李瑜的丝瓜和是苦瓜还没卖出去,也撒了些水。这不比叶子菜容易失水,此时晒上去还水光亮亮的很。
两人闲聊时,妇人的鸡蛋很快就招来了买主。
这是紧俏货,一贯好卖。
一文钱一颗,那买主挑了十五个。李瑜注意那买主是个中年妇人,看起来是个爽朗的,也不说自己伸手在篮子里挑三拣四,妇人挨个捡放她篮子里,买主也没说什么。
李瑜见买主利索付了钱和妇人生意了清后,才笑着找买主搭话。
“婶儿,丝瓜要吗?丝瓜蛋汤清甜解暑,还能养颜驻容。”
丝瓜蛋汤是夏天桌上常吃的,丝丝滑滑一口吞下缓解暑热,但买主今早不想吃。所以看见一边摊子上有丝瓜也只看一眼。
只不过这一眼被这新奇的说法抓住了。是不是真养颜驻容也不重要,但这哥儿确实出挑的好看。手指甲干净圆润,五官白皙秀丽透着病气,让人担心他会碎了。
这么好看的哥儿对她笑着,也不免有些心动了。是头一次听见这说法,心动了。
尤其是那丝瓜着实嫩啊,瓜蒂的枯花还在,嫩条条的看着水心的很。
“怎么卖的?”
“三文钱一斤,今早刚摘的。”
旁人都卖两文,但瓜嫩妇人也爽快,挑了三根。可丝瓜最长就男人手掌长,太嫩了不压称,三根不过三两。
妇人见摊子上还有五六根大的,看着还是比其他人的摊子嫩。这人家也是舍得摘,一般菜农都舍不得这么小的时候卖,价格贵一文也有道理。于是妇人二话不说就全拿了,就算自家吃不完,街坊邻居送一根儿那也是热络的。
最后一堆丝瓜卖出去了,收得四文钱。加刚才卖的一共赚了八文。
李瑜又问那妇人要不要姜,妇人没见过鲜姜,再瞧李瑜好看心下也存疑不肯买,只图好奇问了个价格更是摆手。
李瑜也不灰心,笑着给妇人添了两把紫苏?*? 。
妇人得了实惠瞧李瑜也有好感,便说这姜寻常人买不起也不认识,最好还是去有钱人家后院子去问问。尤其是挨着县署后街,那一带都是吃公家饭的。
李瑜谢过,也有了思量。
一旁摆摊妇人惊的嘴巴都张大了,这就是生姜,竟然七十文一斤?宝贝疙瘩都没这么贵吧。
李瑜先前闲聊就摸清这妇人家离山狗村天南地北两个方向,自然不怕生姜泄露出去招人惦记。此时也只是说从山里挖出来的。
李瑜又守着摊子两刻后,还是没人来买。倒是隔壁妇人开了几次称。李瑜决定带着章有银去巷子问问。
好在南瓜藤和红薯叶子买完了,不然放来放去会枯败了水份多了伤痕,最后就只能两文钱全部贱卖了。
走之前,他又掏了五文钱在妇人那里买了五颗鸡蛋。
原本赚的八文花了五文,加兜里原本备的五文,一共还有八文。
这五文钱也花的李瑜心疼。但孩子男人完全没油水,他心也疼。
人头税要五百零六文,家里只有四百三十文。不过大黄村的大户欠有工钱一百文,要是能取来也就够了。要是章有银还取不回来,他就挑个好日子去那家门口躺一躺。
李瑜走时还把石头让给了那妇人 ,妇人继承皇位似的一屁股坐着笑得合不拢嘴,发财好卖的好话不要钱的脱口而出。
李瑜也回了吉利话,带着章有银出了东市交还了木牌。
李瑜对县署衙门不熟以前卖菜也只在东市,几年没进城更加摸不清东南西北。要章有银带路,章有银信心满满原地转了几个方向后,最后往城门口带。要不是李瑜时刻记路,不知道要白瞎折腾好久。
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