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旁晾晒衣服的郑秋菊见状,笑着呵呵的心里熨帖的很。

孩子们在镖局苦是苦,吃完晚饭还操练一个时辰,真真是倒头就睡,但没受气,镖局的老板和小子们都很融洽。

在村里听黄氏吹黄金书在镖局如何如何威风,她这来一瞧,黄金书简直是个透明人,天天畜牲棚里忙活。

那黄金书还觉得憋屈,要是换给她二两银子干什么脏活累活她都愿意。

现在每天烧菜洗衣,还没在村里累,洗衣服每天就洗五六个人的,轮流来每天都有洗的,任务也不重,能有六百文还包吃住,没有糟心烦人的人情世故,这已经是顶好的差事了。

另一边,章有银父子俩也开始摆摊了。

年后第一天出摊,章有银想起年前回村搞进屋酒,多在村里待了几天,结果回来的时候,好些食客都盼着等着,这次他就多准备了些,怕有些人吃不够。

哪知道竟然没卖完,鸡蛋连八十个都没打完,也就是说没卖出八十张饼子。

就连以前经常预定的老食客都少了好些人。

上午比以前多卖了一个时辰才收工,卖完的时候已经正午了。

章小水钱都没来及的数,章有银就说三百六十三文。

以前怎么天冷,那也有四百四五十文。

就像苏紫说的,食摊生意要是没卖够八十碗,那这生意就不算好,难赚钱。

章有银猜测可能是刚过年又才出十五,大家肚子里都吃饱了油水,自然很少出来吃小吃了。

旁的原因他们没想,之前就有同类品出现,但是对他家生意没多少影响。

回到茅草屋,父子俩勉强囫囵吃了个卷饼就填肚子,又要各自忙活了。

章小水在家洗菜切菜,章有银出门赶着骡车去东市肉铺子买猪蹄。

他们心不慌的原因,还是因为期待卤猪蹄这个新品能赚钱。

东市屠宰场偏僻,但赶着骡车干什么都快,走去肉铺子得两三刻钟,但是骡车缓行只要一刻钟。

章有银直接去的是,县里猪肉批发的刘屠夫处。其他屠夫收不到猪宰杀时,都从这里买。

刘屠夫自小就开始杀猪,如今做了四十几年,县城酒楼食肆百姓一半的猪肉都是经他手。

人称他为“猪半城”。

大冬天的肚子藏不住,粗麻衣裳下露出一截锦缎,脸上肉坨挤到了眼,瞧人眼眯眯的,很市侩,下意识把人从头到脚打量个遍。

刘屠夫见章有银陌生面孔,又直接要了三十只猪蹄,以为他是哪个富户新来的采办,问他是哪个府上的。

一听是城里的张家,刘屠夫眼睛咪弯了连连见笑,给章有银挑的猪蹄都是上好的。

章有银自己会杀猪,一摸一看便知道不错。

挑的个头适中,不老也不小,约莫一斤半,猪蹄颜色发粉,拇指压着紧滑有弹性,蹄筋还透明。这一批猪蹄应该是昨天才宰杀的。

章有银见人态度转变八成是误会了,结账付了三百一十五文,时下喜欢肥肉,猪蹄价比五花肉便宜五文,约莫十文一只。

章有银说自己是章家食记的老板,不是张家卤记。

刘屠夫一想也是,张家卤记每次订货都是上百来只,这次怎么只要三十只。

可这章家也做卤猪蹄,这样一来,猪蹄就不够量了。

小县城加上周围村子,屠夫二十来号人,他手下学徒就占了大半,一人一天算两头,那顶多二三十头,猪蹄也就一百二十只了。

到时候两家都来买,不够了,他岂不是可以坐地起价了?不过刘屠夫很快就把这个想法甩出脑子里,卤煮生意可不是这么容易做成的。

张家卤煮好,那是百年老字号,百姓认老卤,那味道就错不了。

新卤汤汁就是没老卤浓郁,不入味还有腥味。

他常年和张家的伙计打交道,也知道一些门路,寻常人家是很难精心保存老卤的。

要定期熬煮,时不时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