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李瑜孕期吃的好,编排的酸话了。

村民七嘴八舌说起来,越说越起劲儿,以前是总有人唱反调,倒不是对章家怎么样,就是习惯和别人不同,不论什么话总能挑出个刺头,显得自己拎得清。

现在章家势头大,将就人家,总不好明面说了。只心底想章家虽然赚钱,但是你们没去过县里,总去过镇上吧,那摆摊的多辛苦,起早贪黑风吹雨林的,现在要到清明了,雨水多,可不得成了落汤鸡,生意哪有这么好做的。

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

“哎呀,我家春妮儿今后也要跟着进城了,章有银说了五月份就去。现在刚买了铺子,还腾挪不开的。”小钱氏显摆道。

这下小井村的人和大黄村的人一样的反应了。

周围四五个村子,走货郎摆摊子不稀奇,章家还是头一个去城里开铺子,当老板的。

哦,不止一家老板了,其他几家也不差啊。

所以就是说山狗村风水好,人家外地带来的风俗也好。

章家姜种下地后,回城就搬家了。

李瑜一连几天赶了一张番布酒旗,之前食摊那张挂食肆就不够打眼了。他做了一张,周小溪也做了一张,红底金线绣着“水宝家的”。

这次搬家周小溪和赵天天也跟着几个小子去了。主要是认认地方,也帮忙搭把手。

陈家早在房契过户后,就爽快把食肆腾挪了出来,说是腾挪,桌椅板凳橱柜这些物件不可能带走。

有租骡车运送的钱,都可以买新的了。

用了十几年的老物件,没散架没缺胳膊腿的,但是也卖不出好价。所幸全送章家了,毕竟他们还得跟着章有银学好几天,卖个人情也是好的。

他们只把自己的刀具碗碟和三口大铁锅打包好。

周小溪和赵天天拎着锅碗瓢盆下骡车,一看到这食肆,第一反应就是好小啊。就是比村里堂屋大一点,八仙桌都只能摆五六桌,前面门脸倒是搭了屋檐,左右还能摆下两桌。就这要一百二十两?

两人都没说话,跟着章小水进了大堂,四处张望,没啥特别的,木板墙透着年久的气息,柜台后是一排柜子一般是要放酒的,墙壁上红绳子系着的一排菜牌。

从柜台边进去是后厨,后厨和家里灶屋没什么两样,就是灶口多、大,案板多、长,东西多满满当当的。还有一堆没烧的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