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就用手。

第146章 红豆

三个骡车热热闹闹的迎着斜阳出村, 两只黑白狗都站在骡车上威风凛凛的。车上的人一个个面带喜色,吹着和煦微风,眼角都在笑。

大黄村的人见状没有不羡慕的。

“连狗都进城了, 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咯。”

“别说狗了, 咱们这些人还不是沾了好处,黄六说咱们起垄浅了, 今年雨水多容易烂根。”

“没想到啊,章有银这么年轻也能判断雨水了。我家老辈子说今年雨水确实会多。”

老庄稼人是能根据青蛙叫声、天上星子、山间雾气、河间冒水等判断天气变化,从而提前准备好农耕。

年轻没经验的,一般都会跟着老人学。

章有银这么年轻就能摸到诀窍,真是干一行精一行,这种人做什么事都会成的。

“看他们家东西没搬走,周围村子谁不知道章家赚钱当老板了啊, 那屋子又偏落单了,两只狗都带进城了, 少不得有混混半夜偷摸。就是摸走一把菜刀锄头都值好些钱了。”

“有人住, 听说虎二郎带着他家的狗晚上住, 毕竟还得看牛。”

“一个七八岁小子能看什么家, 章家就应该把两条狼狗留下的。”

这边村民一边闲聊,一边抓紧功夫把姜地重新起垄,而另一边,吴婶子也在和春妮儿说话。

两人坐的是周青山赶的车,他常年拖豆腐赶车稳,不像程武横冲直撞能把车轱辘冲散架,两人坐着也没颠簸的厉害。

吴婶子见春妮儿紧张又激动的脸红红的, 想到这孩子连镇上都没去过两次,难免局促不安。她开口道, “城里也就那样,只要脚踏实地好好干,在哪里都是人上人。要想别人瞧得起,自己腰杆得还挺起来。”

春妮儿重重点头。

她听章小水说王二郎现在都能一个人看店了,为他高兴也冲劲儿满满,她相信自己不会比他差的。

两人说说话,骡车赶的快,傍晚的时候就到城里了。

这租的屋子在巷子口,离食肆隔了两条街的距离,来回一刻钟不到。

门口有大腿粗的皂荚树,淡黄绿的花开得正好,穗状花团小而密集,绿叶子遮住了屋檐院墙。巷子下方就是穿过的河巷,洗衣服很方便。

春妮儿道,“没想到城里还有皂荚树,可以捡皂荚洗衣服了。”

确实能省一笔钱。村里能用皂荚洗的也不多,这东西不够摘,大部分都是用草木灰搓两把衣裳就行了。不过章家都是买油茶渣饼洗的,洗完衣裳都有淡淡的茶清香,李瑜每次给她指点针法的时候都能闻到。

在几人还在看外面的时候,不黑不白已经跳下车,跑进院子里开始到处标记气味了。

把院子绕一圈后,又跑进门口汪汪叫几声,声音扬着,好像在说没危险。

章小水拍拍狗头,凶残的狗眼都亮汪汪的。

真狗随主人,和章峥一样的。

院子很朴实,没有天井,进门就是四块小地,搭架子的豆角、黄瓜、苦瓜、南瓜郁郁葱葱的。

那屋主也是讲究人,走之前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章小水也提前来看过,还花两百文买了两个大水缸。

小时候见石墩家着火,防火准备必须搞好,水缸里种了几株水仙和睡莲,叶片圆润撑满了水缸,冒出一朵粉红的花苞。

李瑜见状很喜欢,夸章小水眼光好。

李瑜确实喜欢花花草草,连家里的四盆兰草都搬来了,直接放在堂屋窗台上。

正屋带堂屋三间,东西厢房,东边是两间小屋子,西边是灶房畜牲棚和角落茅草棚的茅厕。

屋子里里外外都是好的,不需要额外修补什么,甚至屋檐下还摆了一排破瓦罐种的蒜苗、小葱。

三两月租确实贵,但看着还挺舒心。

只四间屋子可住,章有银夫夫带着孩子一间正屋,吴婶子一间,章小水一间,春妮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