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只是简单寿桃,但是双面绣,针线水波无痕,质朴的手绢针线华美,周太太一眼就瞧上了。

城里会双面绣的绣娘可不多,绣这么好的更少见。

李瑜拒绝了。

他得给孩子备嫁妆。

他也没少听吴婶子说起周太太如何疼二小姐,从十岁起就开始备嫁状,天南地北四处搜罗精美的家具、珍宝、布料等。

虽然他给不了章小水这些,但是他这手艺自是全心全意给孩子们刺绣褥面、枕套、喜帐、各种桌椅罩子等等。要不是孩子身高还在变,李瑜恨不得每人各做五套十套的新衣裳。

吴婶子也知道李瑜会拒绝,所以周太太那边她早已婉拒了,即使开出了每月五两的银子。可真是令人羡慕的。

但是吴婶子知道他们夫夫俩都不是着急赚钱的,钱什么时候都能赚,但是孩子的婚事只一次。

听吴婶子说五两银子的时候,周小溪和春妮儿眼睛都瞪大深吸一口气,简直想都不敢想。

纷纷叫李瑜评估下他们现在值多少。

李瑜笑他们,值多少自己心里没数吗?

东边侧门临街,用木板搭成了小铺子,木板刨的光亮还刷了深棕色的大漆,摊面上摆着好些绣品,刺绣花草鸟虫的发带、手绢、帷帽、绦带、袖套、香囊等等。卖的比较好的,还是周小溪的香囊,春妮儿能绞些手绢,卖出去也有十文一条的。

不过卖的最好的,还是李瑜刺绣的团扇,拿手的蚕丝双面绣,针法繁复图案雅致,一把团扇起价十两。一月顶多能出一把,已经成了富贵太太小姐专供。李瑜的东西不用摆摊,很多太太派人拿着画稿,问李瑜接不接。

李瑜自然是接的,但是他一次只接一单,不接受预定。

排期长雇主会等的心焦,他自己心里也总惦记着,被催的感觉难受。而他没办法保证赶工期,毕竟孩子再乖也有吴婶子带,但他还得空出时间逗逗孩子,陪孩子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