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是真想得到什么,只是种个善缘。
万一章家以后生意做大,就是收个干货瓜菜什么的,那也方便啊。
这种想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在村里流传开了。
所以都盯着喜事呢。
问一圈,都不知道这亲事还成不成,有的村民甚至想,是不是人章家在城里办的,没在村里搞,毕竟人家不是在城里买了铺子?
有的村民坚持说没看见章家小子几人回来过,应该就是还没回来。
说来说去,掰扯不清,便跑去问小钱氏。小钱氏总该清楚的,人家闺女现在也在城里呢。
听小钱氏说,每月都能赚四五百文,今年冬衣都是春妮儿出钱置办的,小钱氏吹的面色红光看得人牙酸。
当初对春妮儿去学艺,大家都不怎么看好,这不是给旁人家养女娃吗,落得的好处又不在娘家。
哪知道春妮儿这么孝顺有本事,瞧小钱氏穿的新棉袄就是暖和厚实,那手心都热红烘烘的。
现在让村民更加眼热的是,小钱氏搭上了章家的门路,那今后有个事情,都不至于到了绝路。
甚至有张家的亲戚问张二郎,能不能把自己孩子也送去章家学手艺,给说说人情,说不定就收了。
张二郎被亲戚捧得飘飘然,真以为自己是什么有本事厉害的人物了,转头就给小钱氏说把亲戚家的小哥儿送章家去。
还说春妮儿那时候笨笨的,送一回就收了,亲戚家的小哥儿聪明的很,章家肯定收。
小钱氏气的拿刀砍张二郎。
窝囊的男人永远看不起她生的种,旁人放个屁都是香的。
以前她指望张二郎手艺养活孩子,现在有春妮儿拉扯,她脾气也能硬气来,对男人非打即骂。
自家几个小哥儿都不好意思开口送章家,男人倒是一门心思帮别人家孩子,真是好打算。
小钱氏心里有一杆称,她是想把孩子都送去学手艺,但是带学徒累,还不如叫春妮儿多孝敬孝敬李瑜,等春妮儿自己出师后带弟弟妹妹们。
今年家里赚钱了,年节送礼要丰厚些,刚好章家没在村里养鸡养猪,送两只鸡,半扇猪是要的。
按理说学徒三年前赚的都要教给师傅,但是李瑜不要,小钱氏只能把年节礼信准备丰厚些。
章家过两天就要办喜事,小钱氏打算提前把东西送去,也省得章家再买肉了。
小钱氏在家里忙着捉鸡,竹竿上吊了几根蚯蚓,等鸡啄虫时,拿着箩筐一罩,就成了。
刚捉好鸡,就有几人上门来了。
纷纷问小钱氏,章家喜事。
“没信儿啊,是会在山狗村办的。”小钱氏道。
这下村民七嘴八舌闹开了。
“哎呦,那这个咋搞,只能看后天章家动静了,要是放炮火了,咱们就去。”
“章家种姜卖吃食赚钱啊,估计得有个三百多两了吧。”种姜卖的钱是瞒不住的,都是种地的,一估算就知道大概了。只是不知道食肆生意进项,但是听人说也是很红火的。
“我看走镖还是差劲儿了些,都说富留原籍穷走他乡,能在本地讨生活,哪还会去干走镖营生,聚少离多危险的很,这下连婚期都赶不来了。”
“哎呦,婚期可不能耽误吉时,要是赶不回来,就是老天爷刻意阻拦不同意亲事,不吉利啊。不过可能也会抱公鸡成亲吧。”
“这走镖越说越不好。”
“是啊,走镖都是刀口上舔生活,还是比不得种姜开食肆轻省放心钱多。我以前看两人般配,现在看,到底是章小子配不上他弟弟的。”
“就是,我看章家哥儿现在怎么看怎么好,幸好没嫁给郑耀祖。我看这十里八村就没人配得上他的。要样貌有样貌,要手艺有手艺,脾性也是出挑的。”
村里已经有好些人家开始把自家哥儿往章小水这个方向培养了,但学手艺没门路,养脾性也没环境氛围,哥儿还同女娘一般抬不起头,被男人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