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翠和田禾秀都惊讶,没想到她们竟然也跟着学会了。

章小水又叫他们把选出的豆子三个一组,因为是三斤一文。

张三娘抖着手指头分豆子,她怕自己记不住数,但是分着分着,大家也帮着记,她分的原来越快,大家也念得越来越快。

张三娘笑了出来,从来没觉得分豆子这么好玩。

最后分得了七十七组,还多了两颗,也就是多了两斤。

这下刘翠翠和田禾秀都清楚知道原来是这么得来的,孩子们也两眼放光,紧紧攥着手,算账可没爹娘说的那么难,原来自己不笨,一教也会算账了。

章小水给了七十八文。

刘翠翠知道是多加了一文,兴高采烈捧着,然后张三娘又想数铜板,被这么多人夸,脸都红扑扑的。

田禾秀家赚了五十一文。

她家只她和李四加八岁的李二郎,刘翠翠家张三虽然眼瞎一只挖不快,但是张二郎和李大郎、张三娘都是劳动力。

田禾秀欢欢喜喜的收了钱,问章小水还继续挖吗。章小水看着成堆的笋子,小千斤了,接下来挖的话都没功夫处理。

但是山上的笋子不挖也是浪费,好几亩山林也不怕其他村子的人挖,就是不准挖,也没办法守嘛。

还不如收干货的好。

“一斤干笋十文钱,你们可以去竹林挖,挖了晒干送来我家卖。干笋不要霉点黑的,干笋切厚点不然晒干后口感变老,切后焯水,就和焯豇豆时间一样长,然后凉水浸泡一晚后再晒,这样晒出的颜色不变口感不糙。”

田禾秀两人连连点头,但随即又有些不好意思。

哪能挖章家的笋子又卖给章家呢,这十文钱一斤也太高了点。

她们不会算账,只是世面上也这个价格。这里竹林笋类多,干笋卖十文一斤,已经是旺价了。她们挖章家的还同价卖,没这样做人的。

章小水眨眨眼道,“没事啦,都是乡里乡亲的,这竹子你们不挖,小井村大黄村的人也挖。”

两人一想也是,拿着钱又道了谢,开年大吉赚了好些钱,真是个好兆头。

赵天天见人走后,望着成堆冬笋,替章家脑袋疼,这得掰多久。

“你价格是不是定高了,她们说的没错啊,挖你家的还收这么贵。大好人活菩萨啊。”赵天天道。

章小水道,“看着是我家吃亏了,但是细细一算,是她们亏了,我家还省了上山挖和加工晾晒的麻烦。”

“约莫三十斤生货出一斤干货,就说二三十三斤卖干货大概七十文,但是你看请人挖来的工钱就是七十八文了。”

赵天天也不会算账,脑袋懵了会儿才缓过来,“那你家还请人挖?”

章小水道,“就一天嘛。而且看着一次到手钱很多啊。他们会高兴很久。他俩家虽然是给我家做工的,但是我家常年在城里忙活,这地里的活没办法时时看,还得他们两家用心看。有人情在,会上心很多。”

赵天天突然就懂了。

他没少听他娘数落往事,什么家里长工消极怠工,饭是大口大口吃,活是屁股屁股磨,基本上是戳一下动一下的,像张李两家这样尽心尽力的真难找。

“我就说你干嘛好心给人家教算钱,原来笼络人心一套套的。”

章小水笑了下,没解释。

顺手的事情,还真没掺杂心思。

接下来的几天,从初二到初四,几家都在章家帮忙处理冬笋。

主要他们也没亲戚娘家可走,章家供饭供瓜子糖果,还能聚在一起东南西北说三道四,十分热闹。

人多活也快,虎二郎小月牙都能掰笋衣,搬着两张桌子架上案板,案板两边各三人,小子一边、大人虎平头、程武、周圆一边,比刀工似的砰砰响个不停。

这三人哪有小子们刀工好,最后把章有银和沈三搬到大人组,这才打了个平手。

初四的时候,王二郎突然找到章小水。

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