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1 / 2)

裴昭珩没说话,也不接手书,只看着贺顾道:“你家的旧部,都给了我……子环怎么办?”

贺顾一愣,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挠了挠头道:“这……我不过失去个鸟不拉屎的小地方当个兵马使罢了,能遇得上什么危险?带着他们也没大用,倒是京中豺狼虎豹的,殿下一个人留在京中我不放心。”

何况,他有心培养人马,本来也是为着能在帮三殿下夺储时,派上用场。

这一世诸般走向皆与上辈子不同,宋家倒台这事,前世更是从没发生过,贺顾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以他这般迟钝,都能看出皇帝实际是在剪除太子势力的枝叶,精明敏感如裴昭元,还有他身后的陈家,又岂会看不出来?

无论皇帝怎么想,但自从弓马大会以后,他回京的所作所为,实在有些着于痕迹、且太急躁了。

贺顾想及此处,微微一怔,脑海里不知怎么冒出了皇帝剧烈咳嗽,靠服食丹药缓解的这事来

陛下,陛下不会是……所以才急了吧?

……难道,他不只是身体抱恙那么简单而已?

贺顾心中悚然一惊。

以他对裴昭元的了解,若真的逼得他走投无路,一旦急了,又忽然发觉君父重病难支、他保不准就要做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来,好更进一步……

此前老师王老大人替他、替三殿下考虑的周全,只独独漏算了陛下偏偏在这个关头染病这一个关节,可只是这一点变动,届时他不在京中,就不知道要引出多大的变故出来。

贺顾越想心中越惊疑不定,再联想到皇帝毅然把御临剑教给他这一举动,简直更加意味深长了,原以为是给他一个先斩后奏的免死金牌,现在却忽然发现,这搞不好是临终前托孤……

但倘若皇帝真的死了,这个关头上三殿下尚且还羽翼未丰,就算这大半年来差事办得好,有人称赞两句,可一旦天下大乱,贺顾是重活了一回的人,心知肚明,尽管太子现在看着也就那么回事,可真要是拼起来,如今的三殿下是远远干不过他的。

皇帝既然属意三殿下,眼下太子又势大,他自然是多活一天好一天,有君父护着,三殿下才能得片刻功夫喘息,休养生息,等待机会。

而皇帝若真的去了,那三殿下……便只能豪赌一场了。

--------------------

兵部的文书果然很快下来了。

贺顾被调往昆穹山下一处驻营,任此地粮饷兵马使,着三日后出发,不得延误。

言定野则被派遣去了承河大营。

昆穹山这地方,十足十的尴尬,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既不像承河大营驻地,已然快到宗山,没几百里便是关外了,也不像西山草原,距离汴京近在咫尺。

昆穹山其实说山都有些算不上山,它倒更像个坡,恰好处于西山草原和北地群山的交界处,在从京城到承河大营的路上,勉强算得还在中原腹地,自然没什么侵扰的夷寇马匪,日子太平,着实建不下什么功勋战绩,但要说安乐舒服,却又远远比不得京中玄朱卫、禁军里的二世祖们,还能留在京中,整日锦衣玉食、吃香喝辣。

也就只有接应接应京中往承河大营的运输粮草、军饷的车马,护送、帮补一二这么一个差事,说好算不上好、说差也差不到哪儿去,这样一个不上不下,不好不坏的去处。

贺顾毕竟上辈子领兵多年,那日进宫皇帝和他说这事儿时,他屁股疼着,十分心不在焉,自然也没多想,这些日子仔细琢磨了一下,立刻品出了点别的意思来

皇帝把他放在这样一个北地和京城联通的枢纽、粮草军饷运输的必由之地上,粮饷兵马使虽然瞧着不是什么要紧的职司,可却胜在这样一个地方,这身份办事实在便宜,几乎所有往承河大营去的车马,都要先过他的眼皮子底下,这还不算,又交给了他一柄能够先斩后奏的御临剑……

这……

天子当然不可能是要他造反了,倒更像是要他……卡在北地,盯着承河大营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