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2 / 2)

不世功勋,也不该如此吧?”

齐王又开口,面带笑意。

楚天叹气道,“齐王殿下可不要给我扣这么一顶大帽子,我可承受不起。不过不得不说,齐王殿下若是将故意挑刺的功夫用在思虑朝政之上,恐这山南西道不会有谋逆之事发生……都道侍于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也,齐王自幼学礼,莫非不知此意?为何在兄长说话时有意打断?意欲何为?莫非觉得我不配为你兄长?”

楚秋面带不悦之色,狠狠瞪了齐王一眼,争,不是不可以,却也要看时候,如此不知轻重缓急,不会审时度势,楚秋心中已满是失望。

“太子,你接着说。”

楚秋沉声道。

楚天点点头,道,“一郡该有什么衙门,该有多少官员,确是自太祖之时便有规定。儿臣之所以言并不需要如此的官员,也是因形势所逼,上千名官员,纵是可从其余九道调人,然亦需不少时日。如今,缺的群正是时间,若无官,岂不大乱矣?”

顿了顿,楚天又道,“事有轻重缓急,官亦有重不重要之分,如一县之地,县令自是必不可少,而如养牛司,主簿之类,纵是几个月没有,若县令勤谨,亦无伤大雅……”

楚秋面露一丝喜色,楚天之言确有几分道理。

又闻楚天道,“而山南西道共有十二郡,六十八县,如今情势所迫,便无需让各个府衙皆有官员坐镇,郡守,都尉,县令等不可或缺的官位朝廷派人片区即可,再给其配上几名官员,助其理政即可……如此,便给了朝廷铨选官吏的时间……”

秦鸿云道,“太子殿下之策甚妙,如今,却是只有如此,只不过,亦需数百名官员,却也十分头疼……”

楚天又道,“山南西道官员虽十不存二,但这留下的官员,能出淤泥而不染,自当重用之。儿臣于俪郡之时,见一年轻官员,名曰胡梦,又于梁郡之时,见一年迈官员,乃为山南东道洙郡郡守之父张兴,二人身处逆贼刀斧之中,却悍不畏死,怒斥一众逆贼群臣,让儿臣十分钦佩。儿臣在俪郡之时已将俪郡百官关入大牢,让胡梦暂代郡守之职……儿臣以为,郡守,县令,都尉,可从这余数不多的官员中甄选……非常时期,当非常处理……如此,朝廷便无需担忧该从何处调如此多的官员矣……”

第105章 抚

闻楚天之言,楚秋眸子一亮,诸多关系亦眸子闪烁,似在思索楚天之策是否可行。

不多时,秦鸿云开口,道,“陛下,老臣觉得,太子殿下之策可行,余下之官员能出淤泥而不染,不与逆贼同流合污,实属难得,若重用之,不仅可解燃眉之急,亦可一正风气,让这天下官员知道,这官究竟该如何去做。”

楚秋目光扫视百官,道,“众卿觉得如何?”

沉默片刻,狄怀英开口道,“老臣觉得太子殿下之策甚妙,可行之。”

见两位老大人皆已开口,百官亦道,“太子殿下之策甚妙……”

楚秋沉吟片刻,道,“既如此,便按太子说的办……如梁郡之张兴,俪郡之胡梦,可酌情升之,此事由秦爱卿为主,吏部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