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1 / 2)

二人相视一笑。

沉默片刻,楚秋道,“孟夫子以为,如今之状,却该从何处入手?”

“欲改如今之状,唯有大变,不然,纵是再如何努力,亦是治标不治本……”

恰在此时,肖一轻声道,“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楚秋面露诧异之色,道,“因见其伤势未愈故未曾叫他,却不曾想竟不请自来了……让他进来吧。”

孟夫子双眸微眯,这一路行来,楚天之名他已不知听了多少次,楚天所行之事长安上至古稀老者,下至垂髫小儿,又有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孟夫子虽已远离朝堂十年,对朝堂之事却并非一无所知,楚天被幽闭于鹤鸣山修道之事自然也知晓,五年,竟能让人判若两人,让孟夫子亦啧啧称奇。

对楚天所行之事,孟夫子心头亦是钦佩至极,观楚天所作之诗,亦让孟夫子惊为天人,楚天,果不愧诗仙之名。

如此,倒让孟夫子想起了来长安之时所遇的那个道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

倏地,孟夫子双瞳骤然一缩,眸中尽是惊色,又在眨眼睛化为喜色。

原来,道人即太子,太子即道人。

“参见父皇。”

楚天轻声道,又对着孟夫子微微欠身,面带淡笑,道,“见过孟夫子……”

孟夫子连忙躬身行了一个大礼,道,“太子殿下可折煞老夫也……”

说罢,孟夫子一笑,又道,“于酒肆之中,太子殿下却是瞒得老夫好苦,老夫当成了个糊涂的酒鬼……”

楚秋疑惑道,“酒肆?”

楚天笑道,“父皇,儿臣来长安之时,曾与孟夫子在官道的酒肆之中痛饮三百杯……”

“原来你与孟夫子倒还是酒友……”

楚秋笑道。

孟夫子笑呵呵的道,“才学是比不过了,喝酒嘛,倒还有一战之力。”

楚天瘪瘪嘴,轻声道,“孟夫子,不瞒你说,比喝酒,我从未输过……”

孟夫子翻了翻白眼,眸中尽是不服之色,却未言语。

楚秋望了一眼楚天,道,“你伤势未愈不在府中好生修养,来宫中作甚,可是有事?你的二十万两白银不是已经筹到了么……”

楚天点点头,道,“儿臣为山南西道之事而来,为长安书院而来,为天下寒士而来。”

楚秋与孟夫子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的目光中瞧出了惊异之色。

楚天又道,“若儿臣所料不差,长安书院院长定会是孟先生,父皇,不知儿臣是否说对?”

楚秋点点头,道,“若不是不能妄动韩非,孟夫子早就已是长安书院院长,如今韩非既已入狱,孟夫子自当为长安书院院长,以正天下学风……”

楚天道,“孟夫子觉得,该如何改如今之状?”

楚秋与孟夫子皆微微一愣,楚天话语之意,与楚秋之前所言别无二样。

孟夫子躬身道,“老夫不知陛下与殿下是否已嗅到危险的味道,老夫觉得,如今之大楚,若再不思变,则最多再过数十年,定会步前朝之后尘……”

顿了顿,孟夫子又道,“非是老朽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如此,如今之大楚在陛下治下虽呈中兴之状,然至大楚立国到如今已有四百载,诸制已不合时宜矣。陛下之所以欲动韩非而不敢动,是怕牵一发而动全身,引朝堂震动,诸多世家不不满,若严重,恐会天下大乱,幸得太子殿下方让陛下可名正言顺得动韩非。而之所以会如此,并非韩非此人如何厉害,乃因韩非身后有太多太多的人……而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人与其牵连,则是因为如今的官选制度。”

楚天面上露出笑意,孟夫子的想法,倒与他不谋而合。

“虽有书院,从书院中荐举德才兼备者入朝为官,然该荐举谁,却是书院院长一人说了算,荐举之人是否德才兼备,皆由其一人说了算……而朝中诸多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