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蕙娘是个容貌秀气的少女,惜应是天生血气不足,身体有些孱弱,常需吃些调理之药。李霓裳与她不过处了几日,便感觉她并不像瑟瑟先前说的那样,和她的“母亲”齐王夫人亲近,相反,从她言行的下意识表露里,李霓裳只感觉到了她对后母的敬畏,或者说,是畏惧之情。

因李霓裳身份之故,为免不必要的意外,照长公主的安排,在她阿弟李珑未到之前,只叫她以齐王夫人故旧之后的身份暂留后宅,故崔蕙娘也只以为李霓裳是普通少女,见面后,很快便亲近了起来。

应是身子的缘故,崔蕙娘性情柔弱,平常也极少出门,除了一年几次或会往太平寺走一走,其余日常活动,基本只限在她自己的居所之内,虽衣食丰足,然而墙内只有乳母和婢女陪伴,除去读书写字,无人可以说话,未免也会寂寥。此番李霓裳到来,她本便欢欣,没几日又能外出小住,更是喜出望外,此刻随着马车出城,渐被车外所见吸引了注意力,很快便也抛开了一早的阴影,心情转好。

今日这趟出行的护送之人是世子崔栩。但他只?*? 知李霓裳和蕙娘去太平寺礼佛。这在当下于贵妇贵女而言,几乎被视为是用来展示家族财力和地位的必备的社交活动,故他丝毫也未多想,唯一不满,便是自己送完公主,便要外出公干。他做梦也没想到,定好的事,凭空暗中又生出波折。

事情起因,乃是齐王前日暗得线索,长公主拿了世子与公主的八字请人参合,得知二人刑冲相害,结作夫妻,非但不能嗣续宗祧家成业就,反是凶兆,轻则数奇不遇,重则迟早将见血光之灾。然而长公主竟将此事压了下去,在齐王那里,半分也不曾透露。

齐王因了前半生的时运转势,不得不信命数之说。得知消息,当即暗中请一平素与自己交好的真人求问吉凶,所得果然无差。

儿子与那公主若真刑冲相害,受害一方,恐怕将是命格印弱的儿子。那长公主一心只谋复国,阴险到了如此地步,明知对己不利,竟不相告。

齐王暗恼之余,犹疑不定。

当做无事继续履约,万一一言成谶,于己不利。然而就此中断不议,他又怎甘将此奇货拱手让人?

齐王一时难以决断,却知长公主向来心机,唯恐她故意安排世子与公主接近,万一儿子被那公主美色所惑不愿放手,那便棘手,于是昨日先称家中人多口杂,万一走漏消息,提议先以女儿蕙娘礼佛的名义,将公主送到太平寺里小住一段时日,接着安排儿子出门,趁这段时日,他再仔细考虑,此事到底该当如何处置。他既如此开口,长公主暗怀鬼胎,自然也得点头,此便是这一趟太平寺之行的起源。

却说崔栩将人送到之后,犹是不舍离去,想再盘桓一番,只那曹女官犹如黑面门神,将公主的居处看管得严严实实,莫说他了,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外面又催促得紧,道军情紧急,不可再延误下去。崔栩迫不得已,叮嘱留守在此的一名家将,须掌好守护之职,这才离去。

太平寺后寺那里,从前专为齐王府的女眷圈建一处居所,虽不比王府气派,但论水石清华,修身养性,却更胜一筹。李霓裳与蕙娘的住处便在茂木修竹之畔。此间僧人得知崔府小娘子要来小住,早便将地方打扫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二人落下脚后,起初各有一间相挨的寝屋。白天一块消磨时间,或下棋,或论诗弹琴,入夜则各自就寝。只没两天,崔蕙娘便生出与霓裳同住一屋的念头,在她面前提过一两回。李霓裳性情本就凉薄,不愿与人有多相交,如今与蕙娘朝夕相处,也只是出于躲不开的缘故罢了,何况也怕小金蛇万一没藏好惊吓到她,反正已哑,索性再装聋不应。

不料第三晚,天寒落雨,她闭门早早躺下,睡到半夜,被后山远处隐隐响起的一阵冬雷声惊醒,正辗转难眠之时,听到叩门之声,起身开门,发现蕙娘自己抱着一床被衾,可怜巴巴地站在门外,说她方才被雷声惊醒,一向伴睡的乳母不知去了哪里,不见了人,她一人害怕,又不想叫醒别屋婢女,恳求睡她这里。

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