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再而言之,选将时,朝廷势必会经过一番争斗。叔父笑话赵国宗室内乱,其他国家又何尝不笑话我晋国朝廷内乱?晋国的眼睛在盯着赵国看的时候,殊不知其他国家的眼睛也在盯着晋国!你在算计别人的时候,又怎知有没有第三方第四方在算计你?”
王彪之的手,抓住了下裳布料。
沉默了许久,王彪之沉声言道:“七郎所言,甚有道理。不知七郎有何高见?”
现在,王彪之不敢小瞧王献之了!
这个孩子,心机深沉,老谋深算,根本不能把王献之当成寻常孩子一样看待!
王献之告诉王彪之:“养精蓄锐。坐看其他国家相斗。”
“坐收渔翁之利?”
王献之点头。
王彪之深思起来,心中开始盘算天下大势。
见王彪之在沉思,王献之并不出声打扰他。
王彪之思索了许久,他开口问道:“不知七郎以为,何时才是时机?”
王献之沉着冷静的告诉王彪之:“等我晋国富强起来,百姓居有所,食有粮,国力强盛,才消耗得起战事!叔父,你看,这几百年来,天下分分合合。赢得了战事又如何,那只是短暂的胜利!国力被消耗弱了,找得到人打仗,却找不到军粮养兵。最后还不是会被其他国家灭掉?只有我晋国国强民富,百姓丰衣足食,才消耗得起战事!”
王彪之再次沉默。少顷,他点头,缓缓言道:“七郎深谋远虑。”
王彪之突然觉得,王献之好像不需要栽培了!他的这份心机,胜过了朝堂上一群老臣!
随后,王彪之提起了卫将军府的事情。
王彪之选出了几个族人,担任卫将军府的长史与司马,还有从事中郎。
王献之却告诉王彪之:“叔父,这些人选我已经选好了。多谢叔父关心!”
王彪之皱着眉头问道:“你选了何人?”
王献之把那块绢布放到案上,他回答王彪之:“我招揽嘉宾外兄做卫将军府的长史,招揽谢家一位才子做卫将军府的司马,四郎愿意入卫将军府做我的从事中郎。”
一听王献之竟然把长史跟司马这两个要职给了郗超跟谢家人,王彪之不满的说道:“这两个位置,需要亲信来担任!你应当让四郎为长史,让五郎为司马!至于你那外兄,他不是在征西大将军府做事吗?”
王献之解释道:“五郎不愿出仕,我不能强求他为我做事。四郎能力不足,担当不起长史一职。我已经与桓大将军商量好了,今后嘉宾随我做事。”
“大郎呢?还有二郎三郎!你几个兄长,莫非都不愿意出仕?”王彪之面色不悦。他还是觉得要让琅琊王氏的族人来当王献之的亲信最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