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1 / 2)

王献之不过七八岁,便琴艺了得。桓伊是发自真心赞赏王献之的。

王献之摇头,出声言道:“二位喝茶。”

桓伊泰然拿起茶杯,慢慢品茶。

桓不才见桓伊拿起茶杯,这才跟着拿起茶杯喝茶。

桓不才一口气喝完了一杯茶,桓伊喝了两口,便放下茶杯。

见桓不才喝完一杯茶,阿陌为他添茶。

桓不才没忍住,出声说道:“多谢王七郎!未曾想王七郎待人如此温柔!”

王献之笑着说道:“不知二位与征西大将军可是族人?”

桓不才点头,又摇头,转头看向桓伊。

桓伊出声回答道:“我兄弟二人与征西大将军出自同一家族,皆为谯国桓氏分支。”

王献之颔首,告诉他们:“今日献之未曾用膳,不知二位可愿陪献之进食?”

桓伊笑着点头。

桓不才还以为琅琊王氏嫡子会吃山珍海味,没想到王献之吃的膳食只有肉羹。

走出王家大门,桓不才兴奋地说道:“阿兄,王七郎性子真好!他竟然愿意与你我结交!并且邀请你我一同前往琅琊国!”

桓伊淡笑着言道:“在王七郎面前不必拘谨,如王七郎这般家世的嫡子待人真诚,物以类聚,这类人喜欢与真诚之人结交。”

桓不才面色认真地点了点头。

在褚裒离京之后,王献之才选定出发日期。

到了出发当日,王献之才把谢玄放出来。

谢玄目光幽怨地盯着王献之,不满地指责道:“王七,你无情!”

王献之连一个眼神都没给谢玄,看到武陵王府的车队过来了,他下车相迎。

车队停下,武陵王将小皇帝抱下车。

司马聃神色欢喜地望向王献之。

王献之走过去,向司马聃行礼。

谢玄跟着王献之跑到司马聃的面前,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司马聃,忽然扭头凑到王献之的耳边与他咬耳朵:“王七,眼前此人乃当今陛下?”

王献之没有回应谢玄,他转头将桓伊与桓不才叫过来,向司马聃介绍这二人。

“这位是桓大郎,这是其弟,桓二郎。”

桓伊与桓不才向司马聃行礼,二人好奇司马聃的身份。

桓伊望了眼武陵王,目光深思地重新打量司马聃,其后,眼神意味深长地看了眼王献之。

被王献之无视了,谢玄感到不高兴,他拉了拉王献之的衣袖,出声问道:“世子是否已经离开建康?”

司马聃目光好奇地打量着谢玄,出声问道:“这位郎君是?”

王献之语气淡淡地介绍道:“谢七。”

谢玄开口作自我介绍:“陈郡谢玄!家君乃征西大将军府司马!家姊乃卫将军府长史!”

“原来你就是谢七郎。”司马聃重新打量谢玄。

谢玄点头,他伸出手揽着王献之的小肩头,神色得意地告诉司马聃:“我乃王七郎金兰之友。”

司马聃点头,告诉谢玄:“朕乃王七郎知己。”

听到司马聃的自称,桓伊神色泰然,谢玄倒是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不过很快恢复自然,并没有拘谨。

王献之出声言道:“出发吧!”

武陵王神色凝重地望着王献之,开口言道:“多加小心!”

王献之颔首:“殿下保重!”

王献之带着司马聃与桓家兄弟还有谢玄上车,离开建康。

作者有话要说:  谢玄:王七你无情无耻无理取闹!

王献之:把他嘴堵上。

谢玄:唔――

ps:唐代以前称为‘笛’的乐器其实是萧。文中的笛,也就是萧。

史料记载王徽之应召入京,乘舟到码头边的时候,恰好桓伊的车从岸上路过。两人素不相识,听船上的其他客人说岸边那人是桓伊,王徽之便让左右上岸,转告桓伊‘问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