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的仓房, 比以前凉快多了。而且, 寻音还了找个活儿干, 这是因为船上伙房里的一个伙计生病了,伙房里少一个人,那厨子就放出话来问有没有人愿意干, 每天有二十文工钱还管饭,寻音就前去应聘,她在潘家食肆做过杂工,切菜蒸饭一应杂活都会,而且力气又大,搬运重物也不在话下,同去应征的人没人能比上她,最后伙房的厨子定了寻音。
自从寻音在伙房当上伙计后,赵清海和王世虎可乐坏了。因为寻音负责给客人盛饭上菜,每次给他们三人的饭都比别人多好多。蒸饭是堆着尖儿的,馒头净挑大个的,要是有肉菜,那就更让人欣喜了。天天吃得多,动得少,王世虎肉眼见着又长了几斤膘。赵清海也跟着长了一点,唯有张小北还是那样。张小北还被两人嘲笑是吃了也白吃。
半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大家下了船,寻音也拿到了三百文的工资。伙房厨子挺喜欢寻音的,甚至还问她愿不愿意留下来。寻音说她还有事要去府城,等回来时如果还做这条船,她还愿意干这活。
寻音拿到了工钱,就说要请大家吃饭,三人本不想让她请,不过,她非坚持要请。大家就决定上岸寻找一个便宜实惠的馆子吃一顿。
他们选了一个离码头有些远的一家馆子。点菜时,张小北尽量挑本地的特色小吃点。
吃饭时,他还特意问寻音:“你知这些本地小吃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似曾相识的感觉?”
寻音摇摇头:“好像没有。”
王世虎和赵清海嘴里塞得满满的,不解地问道:“为啥这么问呀?”
张小北笑着跟他们解释道:“以前我听过一个传闻,一个小伙子吃了一顿带辣味的饭菜,他觉得好吃极了,好吃得想流泪,他转念又一想,自己家里一直都是清淡口味的,他二十年来从来没吃过这样的东西,为什么家里从来不吃辣的呢?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他便去衙门一查,原来自己真不是亲生的,他是被拐来的。他的家乡就在那个专门吃辣的地区。”
张小北一说完,一连问的疑问就冲他而来。
赵清海一脸怀疑地问道:“为什么他一到衙门就查清了呢?衙门有那么厉害吗?”
张小北擦了擦汗,他忘了古今差异了。
王世虎则问道:“我每次吃到好吃的,也是那种感觉,这是不是说明我也有可能不是我爹娘亲生的?”
张小北哭笑不得,道:“你肯定是你爹娘亲生的,你瞧你跟他们长得多像呀。”
寻音听到大家的调侃说笑,却是一脸若有所思。
隔天,张小北也请大家吃了一顿,接着是王世虎请,最后是赵清海。每次吃饭,寻音都是一边品尝一边细细思索。然而,并没有什么新的收获。大家也习惯了。
他们这么边吃边逛。四个人进城后先在一家客栈临时落脚,不过府城的客栈比县城贵多了。这还不是城区中间,每人每晚就要一百多文钱。长期下去,他们实在负担不起。
张小北算了算,现在才是七月中旬,他到八月中旬考试,考完再耽搁一阵,至少得九月初才能离开。这中间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他们与其住客栈,还不如租间房子住。
其他人也都赞同这个提议。于是,四个人便一起去寻找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