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2 / 2)

刘先生。”两人依依惜别。

王世虎一窜一蹦地往家跑去。

张小北也跟着胡氏重新上路。

胡氏笑道:“这个王世虎挺有意思的。”

张小北也笑:“是啊,是挺好玩的,人也不错。”

被王世虎这一耽搁,他们到家时天已经黑了。

经过村口时,张小草和张小枝正在那儿等着,一见两人回来,连忙迎上来问事情怎样了。

胡氏满面喜悦地说道:“成了,李先生答应收咱们小北了。”

两姐妹一齐欢呼:“太好了,太好了。”

这时候,路上也有下地回来的村民,听到母女三人的笑声,便好奇地问道:“小草娘,你家有啥喜事这么高兴?”

胡氏开了句玩笑:“是有喜事,路上捡了个大元宝。”

那人佯作不满地道:“哟,你还想瞒着呢,你以为俺们不知道,不就是你家小北也要去学堂念书了吗?啧啧,你们两口子也真有能耐。”

他们谁都以为这张家张小宝一去念书,张小北铁定是没戏了,谁知道人家两口子硬是靠自己也把儿子送去学堂了。

胡氏先是一惊,接着又了然,在村子里,谁家也别想有啥秘密,一有点啥事,立马就传得全村都是,小北念书的事,估计是大房传出来的。

胡氏猜对了,他们家的事的确是江氏传出去的。

江氏起初是一个邻居发牢骚说,三房一家不天天高地厚,也妄想送孩子去读书,他们这是做梦呢,因为她,张小北的事很快全村都知道了。

村民们对此反应不一,有的等着看胡氏和张耀祖的笑话,暗地时说起此事时,都是满满地讽刺。有的只是纯粹看热闹,有的是无关痛痒的议论几句。

今晚一过,张小北家的事又有了新的版本。

那些看笑话的没看成,多少有些沮丧。但很快他们又从江氏那儿得到了安慰,江氏说道:“就算是能上学又咋地,学堂跟学堂可不一样,先生跟先生也不一样,像我们小宝的刘先生那才是正正经经的读书人,那个啥姓李的,谁知道是哪门子的先生,他要真有那能耐,咋不像刘先生那样开馆收学生呢,说到底还不是本事不够心虚。”

众人一听也觉得此话有理。张老三两口子这简直是病急乱投医,想让儿子念书发了疯,就乱拜先生。

这话辗转传到胡氏耳朵里,她恨得咬牙切齿的,便对张小北说道:“小北呀,你以后一定要争气,好好念书,给爹娘争脸,也给李先生争争脸,叫这些人瞧瞧李先生是不是真有本事!”

张小北重重地点头。事情至此,张小北越来越能体会农村社会的复杂性,那些无中生有的牵连,无所不在的攀比、妒忌,你好好地做自己的事也有人看不惯,种种事情真是让人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