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儿,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可以带着顾氏和妩儿一起来义信侯府做客。”

他没亲眼看见女儿,一直放心不下。特别是他夫人,这会儿心里更着急。

“舅舅的提议,我会考虑。时候不早了,我先去圣上身边当值,先走一步了!”

贺震对朱中壬的态度不冷不热,让朱中壬一时寻不到不妥之处。

早朝时,圣上提到了今年二月二十二日的国子监学子考试之事。

每年各地来国子监参加入学资格考试的学子,都会有万人以上。这些年,真正考入国子监的学生屈指可数。

圣上对此事特别关注。

科举每三年才一次,一次不中,又要等三年。国子监又是全国最高学府。如今活跃在朝堂上的官员,有一半都出自国子监。

圣上想要培养更多人才,奈何国子监里三分之二都是关系户。因此他对每年能考进国子监的学生非常期待。

“臣已经与监正做好了考试的各项准备,今年学生的报名人数比往年要多。说不得,今年录取的人数也比往年多。”

圣上龙颜大悦:“不错,倘若今年考进国子监的人数多于二十人,朕将亲临国子监,为前三……不,前十名学子当面奖赏。”

所有臣子们纷纷叫好,特别是文官们,一个个激动得满脸红光。就好像圣上要奖赏的是他们一样。

如今大盛朝四海升平,已经二十年没有战事,文盛武衰。

想要有所建树,寒门学子除了科举,就没有其他路可走。但大部分人只靠自己就算中举,最后也只能在地方上盘桓。

若是能入国子监,这里不仅师资强大,同窗个个都身份不凡。一旦结交,便相当于背后有了依仗。

每年全国各地但凡能存够路费的学子,都挤破脑袋前来参加考试。

但考试资格的推荐都把持在这些勋贵手中。因而每年有些勋贵人家靠卖考试名额,都会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第111章 沈知砚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当然,这些都只是目光短浅之人。

真正眼光长远的,只象征性地收取一,二两银子,只为将来与中举的举子先打好关系。

散朝后,朱中壬走在出宫的路上,冷不防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在喊他。

朱中壬扭头,就看到前几日刚被圣上调回来的陈东升,正微笑地望向自己。虽然陈东升现在依旧是七品县令,但谁也不敢小看他。

朱中壬挤出一丝笑,朝对方拱手:“陈兄!”

陈东升回礼:“侯爷看起来心事重重,不知可有我能帮上忙的地方?”

陈家现在正在走下坡路,必须拉一个同盟,才能稳住局势。

他和大哥商议后,决定拉拢被圣上看中的贺震。

鉴于贺震和义信侯的关系,陈东升打算先和他打好关系。

两人本就年纪相仿,又同朝为官,若能先与他结为盟友,再搭上贺震对三方都有益处。

朱中壬听出他话中有话,心中暗自警惕。近些年圣上对世家的打压已经抬到了明面。陈家作为百年世家,也在圣上清算的范围内,他自然不愿意轻易卷入世家争斗中。

可一想到贺震对他的态度,朱中壬心中又涌起一股怨气。他眼神复杂地看着陈东升。

陈家即便如今式微,底蕴却犹存。就算圣上清算,也不可能将其家族连根拔起。再说,圣上已年迈,谁知道将来太子上位,会如何?若现在能借其力,或许对自己也有帮助。那他就不用把义信侯府振兴的希望放在贺震身上。

他略一沉吟,笑着说:“陈兄言重了,不过是些琐事烦心罢了。倒是陈兄刚回京,若有需要帮忙之处,尽管开口。”

陈东升见他态度良好,心中一喜,顺势说:“侯爷果然爽快。实不相瞒,圣上欲在这次国子监考试中嘉奖考进去的学子。刚巧家中有几个子侄正苦于无人引荐。若侯爷能帮忙,陈某将感激不尽。”

朱中壬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