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陈游礼十分欣赏。这跟身份年龄地位无关,而是一种诗人间的心心相惜, 才子对彼此的赞叹和情谊。

最重要是, 陈游礼将来会有大作为, 这个时候卖好结交一二,对侯府只会有利无害。

永安侯冷静分析自己的打算,陈皎却直接拒绝道:“不行。”

陈游礼不懂感恩睚眦必报,心眼比针尖还小。谁帮了他,他是半点记不住,谁要是无意间得罪了他,他能记一辈子。

更何况相比于陈游礼的人品,她其实更在意对方的系统任务

陈皎昨日见到陈游礼时便开始思索为什么对方非要进候府,上辈子过继的事情是不是阴谋……

在原书中他被过继后,永安侯府的人才发现他的真面目,可惜过继礼都行过了,人也上了族谱,长安城中那么多人都盯着,他们总不能把人赶出去。

后来唯一的女儿意外去世,永安侯夫妇心如死灰,也没空管这些事了。

想到这,陈皎便心生疑虑。

不知道为何,她总觉得自己的死可能跟这个系统脱不了关系。

对方头顶的系统来历不明,又疑似跟侯府有关,陈皎心生警惕,绝不会让对方有机会贴上来沾半点亲,所以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永安侯的提议。

永安侯现在还在因为陈皎和太子的事情生气,闻言怀疑道:“哼,你小子该不会是嫉妒他吧?”

怡和郡主恰好进屋,闻言嗤笑:“世子出身王公贵族,受太子看重,需要嫉妒一个农家子?可笑。此人如今身无功名,等他日后封侯拜相,再来与我的皎儿相提并论。”

谁都知道世子是怡和郡主的心头肉,听不得他人说半句不好,就连公爹婆母都不乐意。永安侯今天撞枪口上,讪讪闭嘴,心想自己今晚大概又要睡书房了。

怡和郡主挤兑完丈夫,却调转口风,对陈皎劝道:“你爹话不中听,这事却是对你有好处……”

皎儿一个人在朝堂单打独斗,相比于家族枝繁叶茂的人会比较吃亏。

怡和郡主跟陈氏族人多有旧怨,可为了女儿,这些都可以忍让。

她知道些前因后果,和永安侯观点相似。这个陈游礼看着是有点东西,女儿和他交好,将来也多条人脉。人脉这种东西,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刻就很管用。

比如朝堂上被人弹劾,人脉不好的人,根本没人帮你说话,一怒之下皇上把你砍了也不是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