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3 / 3)

正的有历史底蕴,史书上的名人资料也有记载,千百年来地名都没改变过。

趁着剧组准备的空档,陈馨拿着本子将这里的特点全部记录下来,相机一直挂胸前都没取下来过。还有这里的饮食也跟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大部分都有一个听上去就有古意的名字,虽然说陈馨很怀疑这些名字根本就是后来人取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取得很贴切。

“他们这里旧时候是耕读传家的,现在看不到了,在破坏活动之前,这里有很多牌坊,还有最大的宗祠。据说宗祠分内外两部分,只有祖上出过高官显贵和大儒的,才能进入内祠堂,其他都在外祠堂。可惜现在看不到了。”

副导演负责确定每个取景点的安排,正好带着陈馨走一圈。

“我母亲就是出自这里,小时候我跟着母亲回来走亲戚,看过祭祀的场景,特别的壮观。今年又是一个十年,估计还有祭祀活动,可惜我们拍摄时间对不上,不然还能饱饱眼福。”

他们登上半山腰,在木头寺前面的小广场能看到以前漳北这里最大的祠堂。

“他们在修什么?是要重新建祠堂?”陈馨看到远处有几块地方被圈了起来,都是依托现存的祠堂主体延伸出去的。

“听说是要想重新恢复内外祠堂的规模。”副导演拿出一份地图,是从县志上找到的图片扫描打印出来的,“漳北这边虽然现在有好几个大姓,但是依旧是这个姓为主,他们也占据了这一块的绝大部分土地。我来的时候听我妈说,他们好像分了好几房,然后各自凑钱修建自己这一房的外祠堂。内祠堂是全族,包括海外的族人一起凑钱修建的,估计是还要扩大,你看他们把这里都圈起来了,应该是想要修功德堂。”

陈馨对古建筑不了解,她只拍了几张照片,就跟副导演一起下山去找第一位拍摄的手艺人。

这位手艺人擅长剪纸。给他一张纸一把剪刀,他能给你一个世界。看到对方拿起剪刀毫不犹豫就下手,然后成品精致得让人感叹,陈馨忍不住咔擦咔擦的拍了好多照片。还有手艺人专门给他们展示的剪纸册,里面的图案复杂得根本让人不知道要如何下手。

正好他们跟手艺人谈完就到了晚饭时间,手艺人的老婆给他们端出来两碗面条。这面条是手工做的,叫裤带面。真的跟皮带一样宽,而且一碗就一根面。浇头很简单,是自家煨的小鱼汤,撒了一把葱花在上面,香气扑鼻。

手艺人的妻子是北方人,就是最喜欢面条的那个省的人,她家里开面馆的,打小就跟在家里父母身后揉面擀面条,能把面条做出数十种花样来。

跟剧组喜欢的手艺人的剪纸不同,陈馨的重点则放到了手艺人老婆的面食手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