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海福了福身,这才跟着上车。
还要替齐莞易容成郎中的样子呢。
所谓铃医,自然就是以摇铃招来病家,多数是游走江湖的民间大夫,许多名医也是从铃医中来的,如扁鹊和华佗。
齐莞自然不敢奢想自己能成为名医,医者在大周朝是颇受尊敬的,然而,铃医却不包括在内,那些坐馆的大夫多数看不起铃医,认为铃医只是招摇撞骗的江湖郎中,没有多少真正的才学。
殷姑姑将齐莞易容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青年郎中,眼睛变小了,眉毛粗了,肌肤也没原来看的那样细腻白皙,而齐莞耳垂上的耳洞,殷姑姑不知用了一种肉色的粉膏涂上,若是不仔细观察,是看不出有两个耳洞的。
“殷姑姑,你这易容术一定要交给我!”马车稳稳地前进,齐莞拿着铜镜看着自己陌生的样子,再一次惊叹殷姑姑的厉害,这易容术要是能学会了,以后她可就又有一技傍身了。
“姑娘要学易容术作甚呢?这易容所用的东西可不能常涂在脸上,否则会伤到肌肤的。”殷姑姑正将自己装扮成一个摇铃的老翁,听到齐莞这么说,抬头讶异地问。
齐莞摸了摸有些不自然的脸皮笑道,“我也不是常用,就是想学着,指不定以后用得着。”
殷姑姑笑着应下,“姑娘若是想学,我交给你便是。”
马车驶离了京都最繁盛热闹的区域,往乡间小村而去,殷姑姑透过窗帘看着外面的景色,好奇地问,“姑娘,外面这是打算去哪里行医?”
“自然是离齐家越远越好,京都住的都是官宦世家,他们哪里需要请铃医,只有偏远些乡间村落,才需要铃医,而去也是最安全的。”不会有人认出她是谁,“至于去哪个小村,海叔会带我们去的。”
外面那人是老太爷派来的,殷姑姑自然不会怀疑的。
小半个时辰之后,他们便到了一个叫富贵村的村门外,齐莞让锡海在附近照个阴凉的地方等着她们,不必随他们进村去,否则那些村民见她一个铃医还乘坐马车,定是不会相信的。
锡海没有二话便点了点头,驱车马车到一旁大树下等着。
大概是第一次出诊,齐莞显得有些紧张拘束,倒是殷姑姑,因为以前经常陪着赵夫人出去当铃医,早已经轻车熟路,到了巷子前就开始摇这铃铛,吆喝起来。无奈,走了大半个村子,吆喝得快没声音了,依旧没人要他们去问诊。
齐莞叹道,“莫不是这村里的人无一人生病。”
纵使失望,可他们还是恪守铃医的规矩,不能去敲别人的大门,询问家中可有病人。
正走得疲累,齐莞便听到后面在屋前晒干草的妇人低声嘀咕了一句,“今日倒是奇了,竟来了两个铃医。”
齐莞和殷姑姑面面相觑,心里感叹今日的运气实在不怎样,好不容易能出门了,却遇到另外一个铃医抢生意。
“既然已有另外一个铃医,姑娘,不如我们趁着时候尚早,到下个村庄去?”殷姑姑压低声对齐莞说道。
“只能如此了。”齐莞点了点头,两人往村口的方向走了回去。
两人来到村口的时候,发现在村口处围了不少人,其中还有一辆马车停靠在旁边,许多本在农田中耕作的佃户都跑上来看热闹了。
“不知发生何事,姑娘,我们去瞧瞧。”殷姑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