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桐的身体总算是补回来一些,相比起进院时的状况好了不止一星半点。
蒋平路在苏桐出院的前一天来了趟医院,上次回去后蒋平路就把苏桐反映的情况又查了一遍。
发现李友栓和王二宝确实没说实话,虽然他们百般抵赖,一口咬定是吴家大丫不想出嫁才撞了柱子。
但是禁不住蒋平路上次在省局同志面前落了脸,这次铁了心要查个水落石出。
遂拿出各种刑侦手段反复审问,俩人不得已承认了强奸未遂的事实,只是不知为何死活不承认是吴冬玲唆使了他们。
但也因为“未遂”,陈友栓和王二宝从被拘留三天改成了农场改造三个月。
这处罚看起来不重,但在这年代也算是声名扫地,怕是会一辈子都让人戳脊梁骨。
王桂兰和吴冬玲则是到镇派出所接受普法教育一星期,相比起那两人,她们这处罚还真是不痛不痒。
外人不知内情,还觉得蒋平路有些小题大做了。
虽然这样的结果离他们该受的惩罚远远不够,毕竟原主是真的丢了性命。
但社会现状如此,苏桐早有心理准备,知道蒋平路在这件事上已经尽力了。
和蒋平路同来的还有县革委会的一位干事,给苏桐送上了五十元奖金,锦旗什么的据说会直接送到村里去。
这是县里对她见义勇为的奖励,和秦熠说的组织上的那种奖励并不是一回事。
奖金原本是要和锦旗一起送到村里再发的,还是听了蒋平路和县公安局同志的建议,上面才决定先把奖金送到苏桐个人手上。
苏桐拿着五十元,知道在这个年代这也算得上是一笔钱了。
原主就是因为五十元彩礼丢了性命,即便不丢性命大概也会因为五十元而被左右了婚姻,荒唐而隐忍地度过一生。
她叹了口气,下午就揣着钱到街上逛了逛。
七十年代的县城,没有什么高楼,街道也不宽,行人穿着大多是蓝黑两色,服装款式也大多臃肿而肥大。
冬日清冷,常绿植物不多,大多树木伸展着枯枝,一眼看过去,像一幅陈旧而单调的图画。
这是一个严肃而灰暗的年代,但也是一个百废俱兴的年代。
第23章 出院
这个年代,个体户小商贩开始冒头,路边的磁带店里已经开始放港台歌曲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新的潮流正在慢慢席卷开来,慢慢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哪怕是在村里,老一些的还在喊父母“爹娘”,年轻一代已经学着城里人喊“爸妈”了。
苏桐学着路人把手插在袖筒里,在街上晃了两个来回,感受着这个年代特有的气息。
想着马上要回去面对原主那一屋子极品家人,心里有些烦躁,却又有些跃跃欲试的兴奋。
原主稀里糊涂地活了快十九岁,小小的年纪就背负着“克星”“不祥”的名头,处处遭受排挤和不公。
原主糊涂,现在的苏桐可不糊涂,她得去看看,那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吃人的地方。
更何况,她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原主深深压在心底从不敢表露的委屈、不甘、不解以及还未了的心愿……
原主也惜命,也想活,可她活得太艰难了,她是生生地被逼到了绝路上。
苏桐深深地吸了口气,干冷的空气充满肺腑,头脑一片清明。
她抬头看了看青色的天,天空旷得没有一丝云彩。
她来了,她会替那个苦命的姑娘好好的活下去。
苏桐最终给自己买了棉袄棉裤、线衣线裤、罩衣及换洗内衫和一些日常用品。
她身上这件棉袄还得还给赵医生,这年头,旧棉袄也是家当,棉花可精贵着呢!
她那个家里没什么像样的能拿出来换洗的了,想想又买了套新的被褥,最后还给医院照顾她的医生护士买了些实用的小礼物。
是她们让她在这个世界感受到了第一份温暖,临走时还是要小小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