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2 / 3)

被攻陷,潮水般的难民被迫逃亡,妇女肩扛尽可能多的财富艰难跋涉到乡村,用亚麻带子把孩子绑在自己身上”。

这是《空王冠:玫瑰战争与都铎王朝的崛起》中对1449年,英国丢掉了诺曼底后,英格兰在法国的领地上人们面临的情况的描述。固然,有一部分人能够逃到更安全的其他城市去,但是更多的是无力逃到那么远,只能逃进乡村的人,以及没办法逃,只能留在原地的人。抛弃财产逃难……这和直接让平民去死没有什么区别,而如果带着财产逃难他们又能逃到哪里去?很难。而且,中世纪的普通人经济抗风险能力很差,离开了居住地之后,就算一时躲避了敌人,等待他们的结局也常常是潦倒困苦至死。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就算是在现代这种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救济能力增强的情况下,遇到地震还会有很多人不离开家园,那更何况是中世纪的人。而且,今天中东局部热战,叙利亚照样有很多人顶着炮火居住在当地。

说很容易,现实很艰难。

除此之外,前文已经解释过战争中的“劫掠平民”的问题。平民逃到小城镇,逃到乡村,对于以劫掠为目的的庞大军队而言,其实没有差别。一旦作为战局“棋子”的城市城堡被攻陷,那么它周围的小城镇和乡村一起倒霉。这也是为什么蔷薇铁骑撤离布巴斯【前章笔误打错城市名字,已修】后,人们那么绝望。

最后,是希恩将军的结局问题,他为什么要那么“蠢”地留下来为了道德任由平民杀死自己。

关于为什么要撤离布巴斯的原因,在文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解释,这里主要再说说希恩将军这个人的结局。他不是因为良心的谴责而死的,不是因为道德而死的,他是为平息民愤而死的。

在局部上,对于布巴斯城的人们来说,蔷薇铁骑焚烧掉了粮仓,不仅是断绝了神圣军的补给,也是断了他们的生路。他们的绝望和愤怒是强烈且正常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布巴斯对下达命令的人的仇恨是无法化解的,希恩将军留下来,是为了将仇恨转移到自己身上,让蔷薇铁骑顺利撤退。

【另外一提,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认为布巴斯的平民们愤怒和绝望以及他们的举动,就是该死的……他们不是不想保护自己,不是只想寄希望于别人。他们是丧失了保卫自己的希望与能力。而作为战争中,被牺牲的无辜者,他们同样是战争里百万哀魂之一。】

而对于整个战局,对于举国而战的罗格朗来说,布巴斯沦陷,东南沿海沦陷之后,民愤需要一个宣泄点。而正是这一点,注定了希恩将军的结局。

当他对萨尔说出“国王没有下达任何命令”的时候,他的结局就注定了。他为自己做出了抉择。为了平息民愤,为了凝聚人心,为了保证罗格朗在战争前凝聚起来的民族意志不溃散,需要有一个人来背负这个骂名。

一个足够位高权重的人。

希恩将军的身份,他是蔷薇铁骑的将军,是东南防线的负责人。他的身份足够高,只有他这个级别的死了,且受到“大快人心”的惩戒,人们的愤怒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消除被压下――人民需要信念。

他不得不死,且注定一身污名地死。

他不是为了道德去赴死的,他是心甘情愿地为了罗格朗,为了战争的胜利去死的――他知道自己的结局。

他是这场战争里,一个悲剧性的牺牲者。

战争不是儿戏,战争是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没有之一。

战争,永远拥有着最冷酷的内核。在战争中,所有人都身不由己。国王、将军、士兵、平民……所有人的命,所有的灵魂,都在战争这台巨大机器里被撕扯着,谁也无法挣脱。

第159章 举国而战

国王那封半演说半命令的令状被安排着以最快的速度传遍罗格朗。

公众如沸水般翻涌的不满情绪终于被压了下去。谁都知道, 希恩将军原本是最受国王重用的将领。他曾经策划过针对国王的刺杀,但国王宽恕了他, 并委任他为自己第一支亲兵铁蔷薇的将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