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2)

了后娘的娘家侄女,一样不是好东西。亲爹唯一靠谱的事儿,大概就是将唐姝许配给了元杰。

唐姝嫁给元杰算低嫁吧,可惜嫁妆大多面上光。小家略有积蓄,也是唐姝这些年来持家有道存的。

再加上元母这个婆婆很好,唐姝也就将元家当成自己家,很少回娘家,自从父亲去世后,回娘家就更少了。

扯远了,总之商人的社会地位真的不高,士农工商,像元家这种家里出了秀才老爷的家庭,小打小闹开个食铺,卖些银钱补贴家用没问题,如果规模大了......小的时候,二房就不掺和,只享受分成出方子,难道规模大了,还要掺和不成。

主要还是唐姝不想劳心劳力的挣钱。为什么非要搞事业,她躺平靠着丈夫有了秀才娘子的身份,又靠婆家妯娌,有了散碎银两当零花。

元家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分家,现在房子都还是以前陆陆续续搭建的不规则四合院,住了一大家子拥挤得不得了,哪怕唐姝再能干,再努力奋起搞事业,所赚取的还不是归于公中。

原先商量的二房占三成,的确可以,但后续没几天就改了,先挣钱笼统算公中,等房子修了.......

唐姝觉得,多半还是归公中,最多二房这边,因为元杰还要考科举的缘故,开支什么的,都会往多的支取。

所以唐姝对于元母和王氏负责卖卤货,她和陈氏负责动手卤制,并且料理家务的事情,一点意见都没有。

且不提元母和王氏忙得热火朝天,家里这边,唐姝在元母和王氏走了后,想着下雨,就没打算多做事儿,就端了一方软凳,坐在门口,一手拿着团扇一手拖着腮帮,看着雨滴淅沥沥的从天往下落。

挺诗情画意的场面,可惜唐姝想的是雨过天晴,山里的蘑菇又该冒头了,要不要等雨停了,就去山里溜达一圈。

不用走多远,也就山脚处走走。

已然忘了临近晚秋,山里的蘑菇已经逐渐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