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小口角消弭无踪。

这一路上,陈易常让江淮和顾桓随侍左右,俨然心腹,随行的其他文武官员难免有些不服气,但因越王维护,也只是试探几句,不敢太过分。

顾桓的视线在另一旁沉默不语的右长史莫大人身上转了转,微微笑了笑。

真的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藩王府就如一个缩小版的朝廷一般,如今已隐隐可见各种派系,傅长史和莫长史同为长史却各有立场,而自己和江淮也不知不觉地成了一个小团体,将来到了韶州府,还有当地官员和乡绅……真是有趣。

顺流而下将近一日,水面逐渐宽阔起来,两岸也隐隐出现了一些村镇,绿油油的稻田连绵不断,远处似有炊烟袅袅升起。

韶州府的北城门“湘江门”已经遥遥在望,“湘江门”又称迎恩门,但凡来韶州的京官,通常走水路就在这里下船上岸。

此时迎恩门外,韶州知府陈纶、指挥使叶琛率领当地文武地官员出城一里、恭敬迎候。

越王的船队登岸,城门上立即响起了三声礼炮。

越王府众人下船登岸,亲兵校尉牵来陈易的白色高头骏马。陈易一马当先,顾桓与其他亲卫一齐上马,紧随左右,身后是王府属官和随行家眷,一行数千人,此时整条武江上,密密麻麻都是大大小小的船只。

这些船是韶州府的渡船,和长江上的楼船不能同日而语,但连绵不绝、遥接天边,却也颇为壮观。

韶州府众官员跪地行礼:“恭迎越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陈易迎了上去,朗声说道:“诸位大人快快请起。”

韶州府官员谢恩起身。

知府陈大纶说道:“殿下您一路车马劳顿,请随臣等进城入王府歇息。”

陈易谢过陈知府,率领众臣工进城。

韶州城始建于西汉,历代以来不断发展,此时城墙周围长九里十三步、高二丈五尺,共有八座城门,顺时针由北到南分别是望京门、子城门、迎恩门、青来门、闻韶门、阜成门、文明门、镇越门。

顾桓也跟随在越王身后,踏进了这座有岭南第一要塞之称的古城。

韶州城不大,和繁花锦簇的应天府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建筑却颇有岭南特色,倒也值得一览。

此时街道洒扫一新,街道两旁士兵分两列站定,神色肃穆。

“如何不见有百姓?”陈易皱了皱眉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