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桓笑着解释:“武江流经的是石灰岩山区,夹带的泥沙较少,水质清澈;浈江流域多红土地,地质疏松,夹带的泥沙多,就成了这样景观。”

陈易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望苍梧之渺莽,九疑之连绵。览观江山之吞吐,草木之俯仰。’”一旁的江淮也感叹,“山河之壮阔,唯有亲临其境才能感受到。”

顾林眼前一亮,和江淮讨论起“韶”乐来。

韶阳太守狄咸新作九成台,玉局散史苏轼为之铭。《九成台铭》讲的正是舜帝做韶乐的事迹。

顾桓对音乐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此时也只是摇头笑笑,却见陈易正看着他,两人走到了城楼边。

青山绿水,凉风习习,顾桓迎风而立、衣袂翩跹,倒有几分风流潇洒之意。

“顾桓,你看韶州如何?”陈易淡淡地问道。

“好地方。”顾桓简略地说。

“那么,你想在这里住一辈子吗?”陈易挑了挑眉问道。

“殿下,我是您的侍卫,您在这里,我自然在这里。”顾桓笑着说。

陈易闻言浑身舒坦,过了一会儿才叹道:“你还是这么会说话。你不是还要考科举?将来自然要回京,以后升官发财、前途无量,哪里还会记得我!”语气中有些哀怨。

顾桓笑着:“世事难料,殿下说不定也会回京呢。”

谁不是千年的狐狸,装什么聊斋。

陈易一怔,有些迟疑地说:“藩王无诏不得回京……”

顾桓点点头,说道:“也许陛下诏您回京呢?福王殿下前些年不是也回去了?”

“你说的也是,那就承你吉言了。”陈易笑了笑,叹道:“我只是放心不下母妃和妹妹。”

“只要殿下好好的。娘娘和公主在宫中自会安然无恙。”顾桓安慰着,心里也不由得想起了闻姨娘,也有些同病相怜。

陈易点点头,一时有些怅然,遥望着远方的滔滔江水。

顾桓也是沉默不语,“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如今虽不是长江,此情此景之下,也不由得升起了一股怅惘和豪情。

第37章 洪水

六月的岭南,天气幻变无常, 台风一场接一场。

似乎在须臾之间, 狂风大作,太阳一下子消失不见, 瞬间从正午变成黑夜。乌云铺满天际,巨雷在云层中咆哮, 闪电“噼啪”作响。

暴雨来得如此迅猛,顾桓在金陵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雨。

屋子里点了蜡烛,顾桓原本拿着一本书,可是看着窗外的磅礴大雨, 却怎么也看不进去。

刚进汛期,就突如其来这么一场倾盆大雨。

要知道北江纵贯韶州府, 整个韶州城山环水绕,水陆阡陌。平素是好事,交通便利、水肥田沃、收益喜人,可若是赶上洪水来了,韶州城大半就要成为泽国。

如今已到了稻收时节, 郊外的稻田一片金黄, 沉甸甸的很是喜人。若是大雨再这么下下去, 那稻谷都要烂在水里。

若是雨水持续不断,夏秋少不得要大涝一场, 届时不仅会影响六月的稻收, 甚至晚稻能不能顺利插秧都是两说。

庄稼欠收绝收,百姓则不稳。世人愚昧, 多将天灾归咎于人祸,越王初来乍到,若遇上民乱,恐怕会焦头烂额。

越王府是新藩,要是水患波及的地区广还罢,毕竟“法不责罪”。若是只有韶州府水患最重,那说不得还要扯上王爷“失德”之类的话,甚至百姓也会视这位新来的越王如毒蛇猛兽。

韶州府绝不能乱!若是乱了,就给太子与其他诸王攻击越王府的把柄,越王与那个位子就绝对无缘了!

下雨天实不是读书天,顾桓撂下书本,在屋里踱来踱去,最终索性去里间睡觉去了。

半夜醒来一次,外头的雨势依旧未减,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屋后的芭蕉树上,一夜到天明。

翌日,顾桓睁眼时,外边的雨终于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