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 / 3)

们素心聪明……

凡江笑了,说:曲老师,哪有打篮球不动地方的,那不成了拍皮球?你信任我,我也不能误人子弟不是?这样,你等着,我今晚上就跟大刘说,放心吧!你看,我还得去换膏药,没什么事儿我就先走了!再见啊,曲老师!

凡江逃也似的离开了办公室,只听见曲老师数落着女儿:我让你主动点儿,你也不主动,完了吧,跑了吧……

凡江逃回宿舍,颇有些慌张。头一回遭遇这个场面,他感到刺激又好笑。一想到明天又会在办公室遇上曲老师,他就发愁,这以后俩人见面得多尴尬。

所幸曲老师算是个聪明人,看出来凡江对女儿没什么意思,又都是同事,挑明了反倒不好相处,第二天只是问了问凡江膝盖怎么样了,便没再提其他。陈素心也不再来了,更没有跟大刘打篮球。曲老师不提,凡江更不会说什么,这事情就好像从没发生过一样。

凡江问过自己,为什么学校老师给介绍的那些,自己都不去看?为什么都没接触过,就对陈素心没什么好感?思来想去也没个头绪。

后来,和喜兰在一起后,某个瞬间他突然明白,当初也许自己心里早就装着一个人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就那么大,装得了家人,装得了工作,剩下的空间仅能装下一个人。

那么,这个人为什么一定是喜兰呢?凡江想,也许是因为自己脑筋不够活络,不喜欢太复杂的人和事儿,处理事情总是选择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和人相处也是选择那种清清小溪一样,一眼能看到底的。

喜兰就是一汪水,敞亮,包容,干净,透明。你站在水边,她的眼里心底便都是你的影子,平静和波澜也都一目了然。

一起生活了许多年后,凡江越发佩服自己当年的眼光。和喜兰在一的日子,每天都好像秋日的阳光一样,澄澈澈的,虽不及骄阳似火那般热烈,却有种舒服至极的爽冽。不是没有摩擦,何况喜兰一生都如小时候一样风风火火,但一切情绪来也快去也快,唯独喜兰对他的心一直不变。

一次,听外孙女哼歌,那句歌词,凡江注意到了:

“有的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凡江想,写这个词的人,一定也如自己一样,遇上了生命中那汪重要的水,甘之如饴......

渐行渐远

喜兰小学毕业的这些年里,母亲、爷爷、奶奶陆续去世,几个哥哥虽都很孝顺,但毕竟各自成了家,各忙自己的一份生活,不常回来。家里家外的活儿基本都是喜兰在帮着老古忙活。经历了六七年的频繁的变故之后,古家的生活终于渐趋平静。

在村子里生活了快二十年,操持整个家五六年,喜兰已经从儿时那个恣意欢脱的少女成长为一个从容持重的姑娘,虽然性格依然洒脱,做事依然风风火火,但早已不似当年那样疯张。

当初和父亲约定好世道一太平就可以去上中学,可终究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外面的世道渐渐安稳了,自家却屡遭变故。终究年岁大了,再去上学,似乎不太合适了。

也算是经历过世事变迁和生离死别的人了,在这些年里,喜兰越发地感到人世无常,世事难料,她期盼着一种新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期盼。尤其是,在凡江上中学后,每周从他手里接过那些书,看着书的扉页上盖章县中学图书馆的印章,喜兰总是会用手指摩挲着那些深蓝色的印记,好像触摸到了,自己就真的跟中学生活有了关系。

喜兰羡慕凡江,可以毫无挂碍地去上学,去看书,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但过去,她只能想想,而现在,二十岁的她,不想只是想想。

村里已经有一些女孩去县里干活了,有的去了供销社卖货,有的在印刷厂里做些勤杂,当然,前提是家里得有一些关系。古家没有,只能自己想办法。

一个周末,三哥回来了。他现在已经成了店铺的副手,闲谈之间,三哥说,县里刚成立一个花圈厂,正在招女工,据说待遇还可以,但毕竟是做花圈,很多人忌讳,报名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