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花的大儿子,高中还有半年就读完,觉得读着也没大学上,跟着其他同学闹革命。

闹着闹着,就报名下乡做知青去了。

等家里人发现,已经晚了。

下乡没多久,就跟他们同一批下乡的女同志结婚了。

听说是那女同志,被村霸看上了。

那女同志向张兰花的儿子求救,张兰花的儿子读书时对那女同志就有好感。

两人就这样顺利结了婚。

一年后,生了孩子。

张兰花不放心,他们两个又要干农活,又要照顾孩子。

本来,两个大人都吃不饱饭,加上一个孩子,这可怎么活。

她就去带孩子回来,现在孩子已经六岁了。

苏月听完,若有所思,得出结论:六岁可以吃糖。

买了糖果,看着没什么东西买了。

午饭时间也没到,王静怡又带着苏月回到坐船的地方。

开船佬开船,除了早上规定时间出发,回来一般不规定。

有五个人以上就开,王静怡和苏月过来时,船上已经坐了三个人了。

加上她们两个,刚够。

回去的路上,苏月没有像来的时候那么害怕,还会壮着胆子用眼睛瞄一眼水面。

看一眼,又立马低头。

那种想看,又害怕的表情,逗得王静怡笑出了声。

回到部队,王静怡先到家,苏月还要往里面走。

快到家门口时,看到张兰花从菜地回来,手里还拿着一把青菜。

苏月爽声道:“张婶,摘菜呢。”

张兰花停下脚步,看着苏月笑着回应:“是啊,你这是刚从街上回来?”

苏月扫了四周一眼,没看到有人,小声说道:“张婶,我想让你帮我做件衣服,不知,你有没有空。”

王静怡说,家属院的人都知道张兰花有时会帮人做衣服,也会收一点钱,不多,五毛钱一件。

知道归知道,但不能搬到台面上去。

张兰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也像苏月一样,到处张望,才小声说道:“吃完午饭,我过来找你。”

“好。”苏月笑着应了一声。

两人就这么说好了,午饭后,张兰花叫她的小孙子和爷爷睡午觉,她就来找苏月。

苏月满脸笑意地把张兰花迎进门,张兰花先是认真地测量苏月的身高,以及胸围、腰围、肩宽。

苏月就静静站着,等张兰花量好之后。

“你想做什么样的衣服啊?”张兰花温和地问道。

苏月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张兰花听后,思索片刻说道:“有点像港城那边的衣服。”

苏月眼睛一亮,急切地问:“张婶,你见过那种衣服?”

要是见过就好了,做的过程中,不用她多说,也不用担心做出来的衣服,不符合她的要求。

张兰花点头:“见过。”

去年,她孙子生病了,在滨城怎么看都看不好。

就带着他回北城,在医院看到一个青春靓丽的女同志。

她身上穿的衣服,是北城没有见过的,看起来很漂亮。

当时还有不少人,好奇地问那女同志,衣服在哪里买的。

她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布料。

衣服的颜色,除了黑蓝灰,和军绿色,居然还有其他的颜色。

她听着也挺惊讶的,港城的衣服,跟他们北城的衣服相比下,远远不及人家的。

那女同志的妹妹,刚好和她小孙子住一个病房。

住院那几天,她仔细地注意观察了,那衣服的做法。

脑子里,有一定的雏形。

只是滨城,没有北城这么开放,接触不到从港城来的人。

苏月进去把买来的布,用一个袋子装好,里面还放了几颗糖果。

递给张兰花,诚恳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