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到一道女声:“喂,谁啊?”

杨国华听到熟悉的声音,“妈,我是国华,有件事想跟你和爸说,爸在不在你旁边?”

杨奶奶说:“在院子外面,老头子快进来,国华有话和我们说。”

接着电话里也听到一道男声:“有什么话,跟我们说的。”

杨国华把他和王静怡认了一个闺女的事,一五一十地说给他们听。

他们听了,没什么意见,得知是一个十八岁就嫁人了,心里还没来得及心疼,又听到是嫁给一个军人,跟杨国华一个部队的,便关切地嘱咐他们夫妻俩,好好对他们的孙女。

等放暑假,他们会来部队看看。

挂上电话,杨国华欣慰地笑了一声。

他爸妈的接受能力比他强多了,自己还想着苏月,从小吃苦长大的孩子。

心思会比较孤僻,对外人竖起一道心墙,爸妈心里会有所顾虑。

第二天,张兰花就按照苏月的要求,做出了她想要的款式。

苏月穿上后,左看看右看看,满意地笑了。

张兰花见苏月满意,也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他们全家就靠着赵坚强一个人的工资养家。

压力大啊。

儿子儿媳妇那里,每个月都要寄五块钱给他们。

小孙子现在上幼稚园,她也有时间偶尔帮人做衣服,赚点买肉钱。

现在这个年代,有钱和没钱的人,形成了一个极端。

有些人饭都吃不饱,有些人却想着穿漂亮衣服。

文工团的女兵们,大多数家里条件都是不错的。

要是看到苏月穿上这么新奇的漂亮衣服,到时她赚钱的机会不就多了。

苏月觉得满意之后,打算自己去一趟镇上转悠一圈,好把空间里的布,拿出来做衣服。

王静怡知道后,赶忙询问:“月月,要不要干妈陪着你去。”

她还记得昨天,苏月坐船时惊恐的样子,担心她一个人坐船,会害怕。

苏月心里知道王静怡是担心坐船的事,便笑着婉拒:“我自己去就可以了。”

“你坐船不是害怕吗?我多陪你几次,以后你就没那么害怕了。”

“没事的,昨天回来的时候,我已经没那么害怕了,再害怕我也要慢慢习惯的。”

听苏月这样说,王静怡想想也是,她昨天回来还敢看水面了。

苏月出门后,王静怡去菜地拔拔草,浇浇水。

回到家,看着没什么事,来到八卦聚集处。

有几个军嫂在带孩子,聊着天,看到她过来了。

她们好奇地问道:“刚刚,我看到傅营长的媳妇又出去了,这是又去镇上买东西去了?”

“应该是去买衣服去了,我看她身上的衣服挺好看的。”

她们十天半个月都去不到一次,看人家天天去。

还有钱买衣服,没有孩子就是好,不像她们有点钱,都想紧着孩子的嘴。

王静怡找了一个空位置坐下来说:“你们也知道,苏月刚从乡下来,傅营长又急忙忙出任务去了,昨天买了一点刚好做一件衣服的布,叫张姐帮忙做了出来,这不,小姑娘很喜欢,再去镇上扯布去了。”

说着,她无奈地叹气,“你们也不要觉得苏月昨天去买布做衣服,今天又去买布做衣服,是件很奢侈的事,那天,你们也听到苏月说了,没爹没娘,在她二婶家,过得是什么日子,她穿来的衣服都有好几个补丁,你们看看自己身上穿的,苏月都比不上你们,不说为了男人的面子,我们女人有了条件,也得为自己考虑一下,天天弄得自己像个老妈子一样,也不看看咱们刚过来穿的是什么衣服,看到别人穿一件新衣服就受不了了,这典型就是只允许自己过得好,别人就不行,男人也看不起这种女人。”

王静怡这话,让几个有小心思的人,都闭上了嘴。

王静怡瞥了一眼,这群人总是看不得别人过得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