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没分家的时候,他们赚了钱不是都交给了她,分家的时候,娘只给了他二两银子,那些年他赚的钱怎么也不只二两吧。
李老爹为难地看着自己的娘亲:“娘……”
李奶奶一看李老爹的熊样,就不耐烦了,“行了,行了,给你这一百文钱,拿去给成文抓几幅药吧。真是,农家孩子偏僻生富贵病,还拖着不好了,这病能看的起吗,真是不长出息,连累一家人过穷日子。”
李老爹接过那一百枚铜板,叹了口气,迈着沉重的脚步走了。
李老爹除了大门,就碰到李家大伯和大嫂刘氏。
大嫂刘氏看见李老爹就说:“二弟,是不是来给娘送月钱哪,这可都俩月了。”
李老爹一听这话,满脸的不自在,他不是来送钱的,是来借钱的。李老爹老实,居然实话实说:“成文病了一个多月了,我来找娘借点钱,想给孩子看病。”
刘氏一听李老爹是来借钱的,声音不自觉得拔高了,嗓门又尖又细:“什么,还来借钱,真是,你不知道家里的日子不好过吗,这天寒地冻的,家里都没粮吃了,你还来借钱?”
刘氏开始哭穷,指责李老爹。老大跟李老婆子一起住,刘氏就希望吝啬的婆婆能攒点钱留给自家孩子。这李老婆子虽然对媳妇抠门,可她对老大家的两个孙子极好,经常从自己嘴里省给他们点稀罕东西吃。
李家老大瞪了自家婆娘一眼,斥责道:“瞎说什么,快回去。”他尴尬地看着李老爹,伸手在厚厚的青色棉袄里摸索了几下,掏出钱来:“二弟,你也知道,我家刚置办了两亩地,存下的银子都花光了,身上就带了这些钱,你先拿去花着。”
李老爹打小就很尊敬这个哥哥,小时候,李家老大很爱护这俩弟弟,要是有人欺负他们,李奶奶没时间管的时候,都是李老大给他们找回场子来,渐渐地村里的小子没人敢欺负他和三弟了。
李老弟拿着带着余温的半角银钱,感动的叫了声:“大哥……”
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吹着,李老爹却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行了,大冷天的,赶紧回去吧。”李家大哥进了院子。
李老大可能觉得分家的时候占了二弟的便宜,所以一直很照顾老二一家。
李老爹上有大哥,下有三弟,各自成家后,李奶奶做主分了家。这五个手指头还又长又短,李奶奶偏心了。她想着跟老大过活,就把老宅子给了他;老三呢,给了他银子,让他出去盖了一所新宅院;至于老实嘴笨的李老爹,得了一座破落院子和几件破茅屋;三兄弟每人得了四亩田地,说起来李老爹最亏了。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李家小弟的病没那么快好起来,李老爹接来的那点钱就是杯水车薪,只缓解了一时之需。
眼看着弟弟没了买药的钱,李梅恨不能天上能掉银锭子,把她砸晕都行,好让她有钱给弟弟买救命药。拖了几日,家中实在拿不出钱,李梅便对爹爹提议,不如把自己卖了去大户人家当丫鬟,总不能看着弟弟就病着。
李老爹心里直泛苦水,虽然大闺女是个女子,可也是自家孩子,他但凡有点法子,也不想把姑娘卖了。
李老爹那浑浊的眼中湿润了,“梅子,爹对不住你啊,都怪爹没本事。”
“爹,这不怪你,只盼着弟弟能早点好起来。”李梅心里也难受,可她不能眼看着弟弟死去,那样她一辈子也难以心安。
再说弟弟是个男娃,可是老李家传宗接代的人,要是弟弟没了,他们家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家里没了香火,可是会被人骂老绝户,祖上没积德等难听的话,就算女儿再多,也找不到好婆家。没人愿意找绝户人家,怕这香火不好的晦气传到自家。所以,家中没有兄弟,即便找了婆家也会被婆家看不起,而且也找不到好主。
李老爹找了隔壁村的牙婆子林婶,想让她给女儿找个好主家。牙婆子林婶虽然见钱眼开,但也不是个黑心烂肺的恶婆子,不是那种只赚黑心钱的人,她知道李老爹着急用钱,可这大冬天的,天寒地冻,没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