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东林是李成文的夫子,偶尔见过李香几次,是李香给弟弟送东西的时候见的,对她有些印象。因为过年过节的时候,学生们尝尝送一些东西给夫子,齐东林每次都能收到很多,给他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李成文家送来的肉干和炖肉等,每次都让他意犹未尽。

渐渐地,齐东林就有了想法,要不娶个会做饭的媳妇。就算不识字也没关系,成亲后他可以教给她,也算是一番情趣。想想李成文的二姐长得甜美可人,秀气斯文,一点不像乡下姑娘,要是成了他的妻子……他想着想着,脸越来越红了。

齐东林私下从侧面问过李成文,知道他二姐的手艺都是从大姐那里学来的,做饭也很好吃,心里就有了数。心里就有了数,打那待李成文越发好了,直接把他当小舅子对待。

要说这书生就是让人着急,既然中意了干嘛不早点提亲,磨磨唧唧一点都不爽快。知道李成文考中了童生,要进县里学院学习,齐东林才托媒人上门提亲。原来齐东林是怕自个学生笑话他,硬生生憋到李成文从他底下考出来才提亲,这可真是让人无语。要不是李梅紧着挑,说不定让人捷足先登了。

李梅挑来选去,觉得齐东林不错。反正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嫁个秀才是个很有脸面的事情。两家商定好亲事,很快李香就成了齐东林的另一半。

李梅老早就把妹妹的嫁妆准备好了,而且极为丰厚,给妹妹置办了三十亩良田、整套家具、还有一些金银首饰、布料毛皮一类,地主家小姐的嫁妆也不过如此。把妹妹风风光光嫁出去后,李梅又了了一桩心事。

李梅早就跟孟瑞山商量过,若是李成文将来不在村里住,李老爹不愿跟弟弟走到话,就让他跟自家住。反正他家没老人,接老爹过来养老也没人管。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李梅也迈入了中年。努力了这么多年,李梅的农场中终于升级出一种稀罕物,那就是人参。李梅心情一激动,一下子种了好多,这下参满成患了。孟家现在很有钱,说土财主都不为过,在现代那就是暴发户。这人参自然能用得起。不过家人身子骨都很好,没有需要大补的人,就是人参再多,也没用了。

李梅看着一仓库人参发愁了,这就是把人参当萝卜吃,也要吃好久才能吃完,何况这东西不能多吃。看来只能把这些人参当做传家宝留给孩子们了。

李梅开始寻找好的木材,让人加工成一些木盒,准备盛放人参,以后有个合适的时机在留给孩子们。

孟家的山上中了各种果树,比如苹果、梨、柿子、栗子、核桃、葡萄等。山下挖了大河塘,里面种了藕,撒了很多鱼苗,每年都能捞很多鱼。除了自家买了一部分老实能干的仆人外,每到忙的季节,孟瑞山就从附近雇人帮忙。

现在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基本没有再挨饿受冻的事情。有的地方受了灾,逃到当地一些难民,都被妥当地安置了。没钱的卖身为仆,有钱的自个置地置家,当地人口越来越多,逐渐繁华起来。

多年以后,壮壮已经不是当初的小娃儿,他成了赫赫有名的都尉。李梅其他三个儿子,两个当了地方官,一个成了富商,两个女儿也都嫁了官宦人家。

孟瑞山活到八十多岁,他年纪本就比李梅大,是在睡梦中去的,没受啥罪,算是喜丧。李梅悲伤了好久,几个月都缓不过劲儿来,一直没大有精神。几个子女把孩子送到李梅跟前服侍,想宽宽她的心。

李梅想,两人相伴这些年,没想到他到比她先走了,她还以为自己会先走,一直活在他的保护下呢。这些年孟瑞山都是李梅的依靠,是她的主心骨,这人一下子没了,她难受地不行。

李梅老是想,丈夫说过,下辈子还想娶她当媳妇,不管谁先走,到了地下都要等着对方。

李梅不知道还有没有来生,可是她觉得,这辈子她没白活。儿女成器,各自都成家立业,比她和孟瑞山可厉害多了。若是下辈子能再遇到孟瑞山,嫁给他是个不错的选择。

李梅怕自己哪一天就走了,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