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些。”沈若也给自己打了一碗,这会儿温度正适口。

喝一口,口腔中满满地都是豆子的香味儿,加了糖,甜味在舌尖绽开,让人心情止不住地变好。

沈若喝下,说道:“婶子们晚点再来一趟,到时候豆腐也就做好了。”

婶子们还想客气几句,这豆浆都放了糖了还要连喝带拿的,感觉占了沈若家的大便宜了。哪能总这么干啊!

“别客气,明儿要做的东西有些多呢,而且我不打算就干这么几次,想着未来能经常带出去卖的,少不得还要麻烦大家,所以不用客气。”沈若先给大家打了个预防针,那摊子肯定是要开起来的,以后要做的肯定不是跟带去集市上的那些那样像是玩玩一样做那么些。

之后的就要精确计算每一块布用来做什么,什么东西好卖那就多做点,就是奔着全都卖掉,要挣钱去的。

大家听到沈若这么说了,都很高兴。

“没事儿啊,咱们乐意帮你做这些东西,缝东西简单极了。也没什么累的,咱们在你家一边唠嗑一边做速度可快了。”有个婶子特别热情,说道。

刘三娘喝了口豆浆,立刻响应:“是啊,家里事情拾掇完了都有空,就是农忙时候忙些吧。反正若哥儿你有啥事儿就喊,我肯定来!”

“还有我们!”巧姐儿和心姐儿才刚到就听见那么段话,笑着说道。

沈水也跟着她们一起过来了,他看着沈若道:“若哥儿,还有我呢。”

沈若瞧着这十八个人,忍不住勾起嘴角笑。

这些人里头有八个是曾经拿着布料来换肉蛋的,周婶和刘三娘就在其中;还有五个是他娘熟识的不多嘴老实本分的婶子;然后就是巧姐儿心姐儿两个小姑娘,还有一个沈水。

大家性格不同,但三观都正,也会投桃报李的,沈若不担心未来她们会埋怨自己,况且没人不想赚钱,之后他要开个专做小玩意儿的小厂子,她们若是愿意来,那就是厂子的骨干。

先看明天的,将东西都做起来,拿去摊子上摆着试试水。若是一直好卖,那就可以开始筹备建小厂的事儿了。

这个时代的女子和小哥儿没太大的话语权,最大的原因就是赚不到钱,力气没有汉子大,镇上招工也不怎么会招她们,只能囿于家里那方寸之地,或是去田地里帮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