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裁剪布料等等。

每一样自然都要规划好,摆东西也得是整整齐齐的,正好将自己先前设计的可调节式货架用上。

镇上“念宝”的二楼也搭建了一个工作间了,那是他专属的地方。有官府的保驾护航,他做起生意也好,做善举也好,都没有受到过舆论和阻拦。

他要做的也就是坚持本心就好,赚良心钱,养好自家崽儿,让自家人乃至全村、全镇人都能慢慢地过上好日子。

沈家村人今日很高兴,因为他们要分钱了!

敲锣的声响在晒谷场上响起,村民们都笑容满面地汇聚到了这里,家里有已经不能走动的老人家,都被后辈背了出来,小孩子们在晒谷场上嬉笑着跑来跑去。

沈若现在是镇官,还比村长大一级,本该站在最中央,但他却往边上让了一步,还是将最中心的位置给村长。沈村长一把年纪,对沈家村的付出却很多,什么事情都要通过他,他给村民们解决了不少事情。

这个位置合该是他站着的。

傅亦和陈作舟也来凑热闹。

沈村长满面红光,朗声笑道:“这些日子木工厂的进项大家有目共睹,是若哥儿牵头成就的木工厂,这段日子多亏了若哥儿的设计,还有沈木、沈青……在全村一同努力下,单子是越来越多,生意蒸蒸日上。咱们以前也说了,沈家村木工厂的老板就是咱们沈家村人,现在,终于到了给老板们分红的时候了!”

“好!”大家心中难掩激动,这木工厂大家都爱护着,有事能帮忙的都会帮一把,是瞧着它从一个晒谷场上的小棚子,到了现在这样的厂房的。无异于看着一个孩子长大。

只是谁能想到,从夏初到冬末,这孩子就已经长大,能够反哺村子了!

木工厂有专门管财务的人,他来将能够分发的钱数告知村里人。

因着修路、和修缮村里的各项设施,还有宗祠,剩下的自然没有先前那么多,但也是一笔不少的钱了。不念一共多少,只说每家每户按人头能分到多少。

孩子不算,

原本是说孩子可以算,但是沈若却提出了不妥之处,要是孩子也算那么肯定会有想要占便宜的人逼着家里媳妇和夫郎多生孩子。这样做没好处。

所以就按年纪来分,到了十六岁和十六岁以上的都能分到。

村里人自然没有异议,这些钱都相当于是白得的了,是木工厂分给他们每家每户的利益。但是谁家人丁兴旺还都十六岁以上的,自然惹人羡慕。但也只是羡慕,现在他们有活计做着,以后攒一攒必然也不会少呢!

几百号人,每人都能分得二十文钱,加起来确实很多了。

得到铜钱的大家便建议说去荷塘村徐屠户家里割几斤肉回来,村长笑着说,“你们这么多人去多麻烦,咱们直接凑一凑整两头年猪,就跟上回杀猪宴一样在这里宰了,分掉!”

大家自然答应,上回若哥儿做的卤味深入人心,大家嘴馋不已。沈若便说之后他来做,叫村里人更是高兴,那些个小萝卜头都恨不得蹦起来。

天气冷了学院也休课,二狗终于可以回到村里同孩子们玩耍了。

虽然现在村里有了小学,但是学的进度很慢,现在天冷村里的自然也是休课状态,结果二狗就开始充当起自己玩伴们的小夫子,教他们背“弟子规”“千字文”。

村里大人见了他没一个不夸的。家里人都知道他念叨起来没完,哪怕第一遍记不住被他念叨几十遍上百遍也要记住了,还有家里的那群小鸡仔,更是叫他乐得找不着北,将自己写的小诗一遍遍吟。

现在村里人只要是会说话的,都能吟上两句:“小鸡小鸡真可爱,长大以后生鸡蛋。”